泡网、打游戏成为很多孩子的最爱 网络世界不是快乐假期的全部

04.08.2016  00:05

  眼下,一提到小孩上网的话题,家长们——哪怕彼此之间最没有共同语言的家长,都能迅速聊到一块儿。孩子,从2岁到20岁,好像没有不喜欢刷网的,好像没有不玩网络游戏的。尤其到了暑假,中小学生终于有了大把大把的闲暇时光,泡网、打游戏过关成了很多孩子的最爱。从网上认知世界、开阔眼界,自然是好的,可一味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伤了视力,盲了心智,失了方向,又该怎么办?

  现在的小孩迷上网有多严重

  现象1 不到两岁的小“网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正在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有多低?不到2岁!

  若非亲眼所见,您几乎很难想象:一名22个月即1岁10个月大的小男孩,居然已经能够自己从手机上找动画片看视频了。在南开区保山道富祥园,记者看到出生于2014年9月的小男孩君君,还不会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却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网民了。但见他拿着妈妈的手机要玩,他妈妈的手机设置了指纹解锁,他知道自己解不开,就拉妈妈的右手大拇指往手机屏下边的按钮上放。密码解开后,他开始找一款宝宝类APP,点开,继续点击粉色小猪或天线宝宝图标,立即开启动画模式,小家伙就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有他觉得好玩的地方,还会忍不住咯咯笑。“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国外动画片挺好玩的,就下载给他看,没想到他就上瘾了!遇到他哭闹淘气我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只要把手机递给他,他很快就停止哭泣,自己动手找到这个动画片,乖极了。”君君的妈妈说,有时候她怕儿子看时间长了会伤眼睛,就不得不想尽办法把手机要回来——因为强取豪夺会激怒小不点儿,会跟你哭闹,甚至会双手使劲拍自己脑门,不惜以“自虐”相要挟。

  记不清哪位互联网大佬说过,对于“05后”来说,脑子里很可能不存在网络的概念,就像都市里的“80后”对于“自来水”的概念很无感一样,因为“05后”一出生就接触网络,他们潜意识里或许会认为网络天生就存在。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也因此,如何教导他们更好地与网络相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 “断网”,是个不能回避的时代话题。

  现象2 小学生不懂网游会被同学耻笑

  “每次我下班回家,孩子都会扑过来。一开始以为是想我呢,很快就知道是自作多情了,孩子想的是我的手机。”河西区某小学五年级的几位家长聚在一起犯愁。这些80后父母并不反感孩子上网,有时候遇到孩子不会写的作业,他们还会跟孩子一起在网上搜索答案,并深深地为网上答案之详尽而吃惊——各年级的很多题目及其答案乃至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竞选模板等等一应俱全,着实为辅导小孩提供了N多便利。他们烦的是孩子过于迷恋网络。

  “我们班几乎所有女孩都玩换装游戏,男孩都玩三国杀”,南开区某小学四年级女生璐璐告诉记者,不会玩或者级别太低的,在同学中会因为太“低端”而抬不起头来。班里还有一位出了名的黑客男孩,“他可以随意攻入任何一个老师、同学或同学家长的邮箱里”,这男孩因此在同学中人气很旺。记者问她为何这么着迷网游,她的回答很简单:1.线上很好玩;2.线下没玩伴。

  “我女儿迷恋奇迹暖暖(一款换装游戏)已经仨月了,她一玩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作业也很敷衍,成绩下降很厉害”,璐璐的妈妈、家住南开区馨名园的王女士唉声叹气地说,期末考试那几天,她不得不把手机藏起来,搞得母女关系很紧张。“她每天都得登录,领各种奖励,跟其他网友PK换装术,赢了就手舞足蹈,输了不服气就买装备,拉同盟,永远不知疲倦,也几乎没有自我约束力。眼睛视力下降得很厉害,脾气却变得有点乖戾。

  “我儿子自从迷上几款格斗类游戏,也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起话来杀气腾腾,让人担心。最不能忍受的是他为了超越班里的游霸(游戏霸王),居然偷拿我钱包里的钱去买装备,被发现后还嘴硬,我只能拳脚相向了,就是要让他长记性。”另一位男孩家长说,除了游戏本身的吸引力让他们迷恋外,跟同学或同龄人攀比玩的水平,也是助推孩子越陷越深的诱因之一。他担心由此引发偷窃、撒谎甚至打斗,“那样的话,性质就变了。

  滨海新区的一位家长在微信里向记者诉苦,她儿子今年初三,学习多紧张啊,别的同学都在用功,可她儿子却越紧张越迷网游,为了买装备,他还被骗子骗去了800多元,但依然“死不回头”,她又不敢太逼孩子,结果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别说一中,连紫云中学都进不去了。

  调查显示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1800万

  超半数儿童不到5岁就会上网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1800万,未成年上网人群已经过亿。来自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的“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则对这个数据有进一步的细化:94.7%的城市儿童、88.4%的农村儿童、80.9%的留守儿童,都在使用互联网。

  艾瑞咨询不久前所做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互联网使用现状研究报告》则显示,90%的中国儿童(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内容,指18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几近95%。统计显示,2015年56%的儿童初次上网的年龄甚至低于5岁,一些孩子对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网络的目的也不同。对于8岁以下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来说,看视频、玩游戏、听故事等娱乐是上网的主要目的;而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玩游戏和写作业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互联网。家长已经无法简单用“断网”来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了。

  家长的担心:孩子网游上瘾、吃亏上当

  日前,腾讯安全团队联合腾讯儿童也发起了一项名为“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的专项调查,通过24501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成人受访者认为儿童使用网络“利大于弊”的人群占到26.2%,“弊大于利”的却占到34.4%,其余则认为不好说。不仅如此,约22%的成年人选择不会干预或引导儿童上网。大部分家长对于网络风险的关注面都比较窄。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并不阻止孩子触网,甚至也不反感他们偶尔玩游戏。其实,我们自己也离不开网络——工作、购物、打车、外出就餐、游戏等,可以说天天跟网打交道。我们只是不希望孩子沉迷其中,尤其是沉迷网游中。但这个度很难拿捏,有时候似乎也不是家长能够掌控得了的。”在南开区某小学国际班家长群里,很多家长这么说。

  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其父母基本是“75后”“80后”的一代人。相比这代人的父母——“60后”来说,他们对网络的态度要开放包容得多。小学生、初中生们的老师,对于网络也是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事实上,天津很多小学都自觉不自觉地建立了O2O(线上线下)沟通方式。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学校班级都组建了微信群,老师每天通过群发布各种信息:作业题、考试成绩分布、运动会等活动提醒、每月餐费缴费须知等等。部分学校偶尔还会给孩子们发PAD做题。可以说,对于网络,孩子们大多已能娴熟运用于学习、娱乐之中。但是,他们对于网络的诉求绝非止于此——很多孩子都或重或轻地染上了网游瘾,同时,由于少年儿童风险识别力低,免不了吃亏上当,而这些,恰恰是最让家长们困惑、发愁的。

  腾讯的调查报告还调研了面对网络侵害时儿童和成年人的应对能力,结果让人担忧。未成年人反馈的7638份问卷显示,61%的儿童遇到不良信息时不理会,23%的儿童不了解举报渠道。而网络诈骗、不良信息和网络欺凌是未成年人群体遭遇的三个最大的负面因素。其中,网络诈骗比例最高,占受访者的61%,有超过23%的问卷者表示曾遭到网络的暴力欺凌。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儿童上网时会产生八大风险,包含安全风险认知不足、过度上网、卷入违法犯罪等。其中,网络诈骗和盗号易产生财产风险,在线遭遇网络欺凌、骚扰等易造成心理伤害,长期关注不良信息易诱发违法犯罪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欺凌对少年儿童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因遭遇网络欺凌而自杀。

  防范:家庭、学校、平台一个都不能懒

  孩子毕竟是孩子,风险识别力、自我约束力不强并不奇怪,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和指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调查显示,只有16%的孩子得到过家庭或学校的定期交流和指引,高达30%的孩子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上网指导。

  科普中国与腾讯安全的专家们表示,家长应与孩子沟通上网体验,鼓励孩子及时分享其在网络上的感受,鼓励他们把感到兴奋或不安的事情告诉您。主动与孩子谈谈有关性方面的话题,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如何看待网络上的色情低俗信息。“要尝试立规矩,建立家庭互联网规则”。包括孩子可以浏览哪些网站,帮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网站和APP。家长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过滤网址的软件,把对孩子不健康的网站过滤掉,这将大大降低宝贝接触不良信息的风险。要了解孩子的网络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定期查看孩子平时浏览的网站,评估网站的内容是否适合,使用孩子喜欢使用的社交网站和APP,跟孩子互加好友,了解其网络动态。帮孩子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当您不在孩子身边时,建议使用限制上网时间的软件,设置电脑账号和密码,防止孩子长时间上网。其实,“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自己合理控制上网时间,不浏览、不发布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南开大学附小的渠一品老师说,有些家长自己就是手不离机的“低头族”,孩子难免照样学样。

  课堂教育也是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正确用网观念的重要方式。在美国,学校会开展网络伦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使用网络技术的态度与习惯。在英国,网络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推行“绿十字互联网安全守则”。天津大学马列学院的尤老师指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上网场所和交流环境,通过校园群、班级群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工具。老师也应与家长密切沟通,当观察到学生有反常行为如逃课、精神不振等现象时,及时提醒家长注意。

  在应对儿童上网风险问题上,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表示,互联网公司本应、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在产品机制上,对未成年人使用率高的网络娱乐、游戏产品进行针对性的特别保护设计,设置科学的防沉迷机制,并对可能危害儿童的信息加强防范,使孩子们能够正确、适度进行网上娱乐。

  上网的孩子,你该这样保护自己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何挺博士表示,对未成年人开展互联网教育,除了如何运用互联网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上网可能遭遇的风险及应对的措施,还有上网的基本礼仪、伦理以及素养方面的要求,使他们不但具有自我防范的能力,还能成为合格的“数字小公民”。

  腾讯信息安全执委会主任杨鹏结合诸多案例——有些甚至是血的教训,提醒儿童青少年:

  藏好自己

  管理好你的用户名和密码,使用更安全的密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包括你的姓名、年龄、身体状况、学校、班级、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等。网络上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向你索要这些个人信息,都要和父母商量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三思而后行

  一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思“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网络传播的范围和速度是极其广泛和不可控的,别人可以转载、评论、复制和再传播你的不当言行,其范围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和控制,你转发别人的不当言行也可能演变为网络暴力,因此要谨慎发言;

  三思“敢于承担才是好样的”,如果自己的言行有不妥之处,要及时道歉和补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别轻信中奖信息。动动手指就能挣钱的网上兼职可能是骗人的。不要轻易相信别人送给您的免费礼物或者低价商品。如果需要支付金钱来获取就要打住并及时告诉父母。不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或信息,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开。

  陌生网友不见

  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表达情感、泄露信息,尽量只与认识的人联系。不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如果想要跟网友见面,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见面时让他们在暗中“保护”你。

  对不良信息说不

  好奇害死猫。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可能让你无法自拔,甚至诱导人犯罪,遇到暴力、色情、辱骂他人的图片、视频等不良信息,“可以选择忽略对方、要求对方停止、删除或拉黑对方、告诉老师父母或者举报”。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提前规划上网学习和娱乐放松的时间,试一试自己主动关离网络,感受自制力带来的成就与快乐。结交现实中的朋友,进行户外活动,体验网络之外的精彩。

  法网恢恢,勿触底线

  网络不当行为不仅伤害他人,还可能触碰法网,甚至构成犯罪,影响一生。(刘耀辉 岳付玉)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