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一龙治水”的多赢效应

20.01.2015  23:07

  中国水利网站1月19日讯 记者 孟砚岷 报道

  水乃生命之源,梦想之基。

  宁夏中部干旱带腹地红寺堡区,唯水而存,依水而兴。巍巍大罗山,见证着中国最大移民逐水、兴水的艰辛探索,也收获着黄河水甜、共产党亲的喜人硕果。

  一年来,改制后的红寺堡区水务公司把管理和服务渗透到每个工作细节,浇灌着广大移民群众的水之梦,践行着“辛苦我一人,清泉进万家”的庄严承诺。

  20万人喝上“安全水

  “家里的自来水不再像过去断断续续了,我们能像城里人一样,24小时喝上干净的黄河水了。”1月10日,在红寺堡区团结村,52岁的马德兰准备着丰盛的晚餐,笑着对记者说。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但对“红寺堡水务人”而言却意义非凡。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1997年,当地第一个自来水厂建立,揭开了供水事业的序幕,从此改变了千百年来掘窖蓄水、驴驮担挑的饮水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多龙治水”造成体制不畅、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管理点多、面广、线长,供水设备和管道老化失修严重,造成供水保障率底,水量损失大,以及用水需求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脆弱等成为水资源永续利用和优化配置的“瓶颈”。

  2013年12月31日,红寺堡区供水总公司改制成为宁夏水投控股、区政府参股的水务投资公司。作为宁夏推进区域水务一体化最彻底、全面的一次水资源整合,宁夏水投红寺堡水务有限公司从加大供水项目建设和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入手,加快推进水务改革发展。

  一年来,争取资金二千多万元,先后实施石炭沟人饮工程改造、西部供水工程水源井、加压一、双井和加压二泵站设备改造等工程,红寺堡区自来水从过去的村村通到现在的户户通,受水人口增加到近20万人,人均日用水量由过去日均20方提高到40方。

  目前供水管网基本辐射红寺堡区所有行政村,保障了红寺堡区近20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供水工程包括中部供水工程、西部供水工程和新庄集、周新两处黄河水净化水源工程,供水水源深井10眼,建设538公里供水主管网,9座加压泵站,22座大小蓄水池,日供水能力15000方。

  公司以鲁家窑供水水源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发具有互补性、调剂性的水源,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供水生产系统,储备超前服务的供水能力,为企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片丹心保供水

  2014年9月8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为了确保节日期间供水安全,检修中心的小伙子们一大早就穿上了工装,领好检修用的阀门、轴承、配件等材料,赶往西部加压一泵站。

  加压一泵站的2号泵因设备陈旧,检查出多处故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检修队员们到达加压一泵站后,就马不停蹄地展开检修。杨明是检修队员中力气最大的,每当遇到提泵和抬阀门之类的重活,他总是豪无怨言的抢在前面,检修队员中年龄最小的张博,勤快、灵活,急忙上前帮忙,很快就把DN150多功能阀和伸缩蝶阀抬到了施工现场。此时,技术娴熟的赵旭升和吴艳明等人已经将需要检修的水泵停电,并将水泵两端的阀门关闭。准备工作完成后,根据各自擅长的业务分组行动,黄晓明、杨明等人换阀门,吴艳明、赵旭升等人对水泵电机进行保养,检修工作有序进行。

  时间飞速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他们终于将2号水泵检修完毕,并正常投入使用。工作中的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只觉得汗水湿透了衣背,滴在地上、管道上、阀门上……仿佛一朵朵绽开的小花。

  “深耕大罗山下,水润红寺堡区”,红寺堡水务公司致力弘扬企业文化,通过支部共建,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及安全演讲比赛和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在中心泵房运行工作的咸秋莲。自参加工作以来,上班恪尽职守,下班遵守传统孝道,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和贤惠的媳妇,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公婆。

  维修队维修工吴艳敏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资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曾多次踊跃参与社会捐款。他乐于助人,多次无偿献血累计达2400毫升。

  客服中心抄表员王西宁,从事过维修工,抄表员和运行工。面对公司岗位的调整,他本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欣然接受,并能迅速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在生活中,他开朗、豁达,与同事打成一片,热心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并在工作之余提升文化素养。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活动,始终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着正能量。

  如今,走进公司机关,无论楼道走廊还是院落灯杆,随处张贴悬挂的格言警句,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廉洁教育和水文化的和煦春风扑面而来。

  创新管理激“活水

  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主题。去年初,新一届公司领导冒风顶沙,踏勘了2700平方公里的所有泵站和供水点,摸清了详实的“家底”,按照精简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重新设立了四个职能部门和三个运行单位。

  开展“我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征求60多条合理化建议;修订、完善和制定60余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通过内部竞聘方法竞聘到位了7名中层管理人员,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针对不同岗位,鼓励参加各类取证培训班,103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充分调动了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同时,进一步理顺供用水关系,改造更换水表,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重点抓好水源保护、调度运行和设备管理,不折不扣地兑现供水承诺。

  公司还克服资金紧缺的困难,多方筹资对鲁家窑水源地进行生态绿化。植树3万余株、绿化面积550亩,不仅绿化美化了鲁家窑水库周边的环境,而且对鲁家窑水源地的涵养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宁夏地方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和突破,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完成经营收入完成864万元,实现供水447万方,比上年同比增长46%和52%,区域供水保障率由62%提高到72%以上。

  红寺堡水务公司董事长夏进喜认为,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多龙治水”到“一龙治水”,初步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企业服务质量优化和可靠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供水的“多赢”。

  乘风扬鞭,快马加鞭。针对现行水价偏低,电价偏高,生产成本支出加大和“大马拉小车”的经营困难局面,新的一年,公司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对供水工程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立项建立水质检测中心,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发展供水产业,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红寺堡区水务公司迎来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