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把握好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专访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关颖

24.11.2015  10:55

爱“箱”随家庭教育公益行动

   中国妇女报记者: 关老师您好,您主张家庭教育要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以孩子为本、以家长为主体的重要性,具体如何认识?

   关颖: 我以社会学视角研究家庭教育20多年,主张家庭教育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做人”,家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一个是以家长为主体,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素质。

  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亲子互动是其中的核心成分。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引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这四项基本权利,基本上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是父母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和基本内涵,也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无论职业角色多么辉煌、有多高的社会地位,面对孩子的时候都只是一个父亲或母亲,都必须认真履行对孩子的职责。家庭教育的水平高低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引领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教育方式体现教育行为是否科学、适当,教育能力决定教育结果的成与败。

  需要说明的是,家庭教育两个基本点是我提出来的,但不是凭空想象、自己制造概念。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全世界包括我国政府在内所有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国家共同的职责;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是我国所有有关家庭教育法律和工作文件的基本内容。强调两个基本点就是引导广大家长“悟道”,做正确的事;在这个前提下“谋术”,才能正确地做事。

   中国妇女报记者: 谈及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大家认为一个人受母亲的影响大。也有人主张国家应作出相应规定给母亲更多育儿时间,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呵护,让男人安心忙事业。对此,您的看法是?

   关颖: 对后一种主张我并不认同。女人也有事业,不仅属于家庭;男人也有家庭,不仅属于事业。孩子的养育是夫妻双方的事,不能也不应该由母亲或父亲一人包揽。

  面对社会上流传的诸多哗众取宠的传播,广大家长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成年人悉心呵护,尤其是哺乳期母亲的付出确实会比父亲大许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父亲与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有分工、有合作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女人管家庭和孩子、男人忙事业和挣钱那么简单。毕竟维护一个家、抚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名誉上的,更需要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付出,是家庭成员彼此实实在在的人际互动。这是家庭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是人的发展需要。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缘起的地方,也是让生命延续的地方。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无论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对待彼此、对待孩子,对孩子而言都是以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只有夫妻携手、父母共亲职才能做好。

   中国妇女报记者: 当下,正面临新的“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制定,对于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关颖: 我认为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当务之急是决策层理清基本思路,做好顶层设计,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模块堆砌。其基本思路有三:

  一是保基本。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是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公平性和动态性特征,尤其应强调两个基本点:一是服务提供的主体是政府,是社会公益的事业;二是公共服务具有普惠性,是最贴近广大家长的最基本内容。为此,主要是保障三个基本:基本政策——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基本政策和实施策略,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细化和落实相关规定;基本投入——政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基本投入埋单,其根本职责在于均衡、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基本覆盖——面对城乡所有家长,依法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二是强基础。这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根基,更应在宏观层面进行规划和精细设计,加大人、财、物投入,扎扎实实推进。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和研究团队;在基本队伍建设方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家庭指导者培训工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定制度,实行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机构准入制度和载体规范化;在教材和产品开发方面,着力家庭教育基本问题和家长基本职责、儿童权利的传播;在指导和服务载体建设方面,强化面向大众的硬件投入,搭建普惠性指导服务活动平台。

  三是建机制。即建立自上而下、覆盖方方面面的、整合社会各种资源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受众反馈机制,理顺供给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构建的现代社会的组织支柱,扎实推进家庭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