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时代密码,你读懂了吗?

05.02.2016  18:15

  新华社福州2月5日电 临近春节,伴随着许多人回家团聚的脚步,古老家风进入我们的视野。

  家风,可以很大。就像一首名为《家风》的歌所唱的:“家风那个正那个国风兴,家国兴旺好家风。一辈做给那一辈呀一辈看,一辈讲给那一辈听。

  家风,可以很小。网友“Sue的猫毛毛”说,小时候好多规矩: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有剩饭;米粒掉桌上也要吃掉;吃饭得双手扶碗,不允许一只手肘朝外“”在桌上;坐那儿不许抖腿;不能说谎,否则被揍得很惨;看到长辈要先打招呼……

  家风,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如何重新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家族”进入“小家庭”时代,家风如何与时俱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事情就大了

  佳节将至,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年关能否守住“廉关”,家风不可小觑。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元旦春节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连续四周通报问题420起,其中很多违纪行为涉及亲属、家属。

  比如,浙江象山县丹东街道党工委委员吴爱月在操办父亲丧事过程中,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金;北京海淀区白家疃村党支部委员高胜利无偿使用村文化园为女儿举办婚宴110余桌;甘肃嘉峪关市房产管理所所长任枫多次驾驶房产管理所监管企业车辆接送小孩上学……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时代,治国当从治家开始。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

  纵观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周永康、苏荣、刘铁男等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

  “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全家被端。党员干部的家风出问题,在人民群众眼里就是党风败坏。”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说。

  腐败到“”,家必破。在“打老虎”的同时,中央努力“树新风”。1月12日,“家风建设”上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今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半年多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围绕“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迄今已刊发了30期专题,希望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一些传承千年的道德规训,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是为人为官的准则。譬如,福建客家家训写道:“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老前辈邓子恢育有九个子女,行为做派受到好评。女儿邓小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一件事:父亲有专车,但孩子们不能用。有一次,她发烧40摄氏度,被父亲的司机开车送去医院看病。父亲知道后批评说,应该用值班车,而非专车,而且用公车需交费。后来,母亲到机关补缴了车费。

  邓小燕当时特别委屈,但多年后想起这事能够理解父母:“他们让我幼小的心里懂得公是公、私是私,不可以贪公家便宜,这些都溶于我们血液中。

  小家庭时代,家风变了吗?

  “母亲教育我,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黑龙江绥滨县北山乡村支部书记邹凤喜说,当今社会诱惑较多,家风家训像一条道德警戒线,时刻提醒着我们。

  家风,一头连着党风政风,一头连着社风民风。家风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有时是“负面清单”。网友“土豆牛肉盖饭的世界”说:“只要不偷不抢不坑不骗,愿干啥干啥。

  有时是“正面列表”。网友“晓丹叮咚”说:“家风是孝顺!父亲是大孝子,一直伺奉我奶奶去世,搬个椅子睡在医院的走廊上,即使年纪大了被骂也从不和父母顶嘴。

  网友“Me-Corleone”说:“吃得了苦,做得了事,享得了乐。几代书香门第到现在,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从商不贪,为官不腐。家风的确让我擦亮眼睛。

  但一些人注意到,家风传承有式微的趋势。网友“独自练功”说:“小时候有好多规矩,现在仍然遵守。但感觉现在的小孩子太宠,太没有规矩了。

  家风传承淡漠的背后,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四世同堂、几十口人共处一室的景象已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三五口之家。从“大家族”进入“小家庭”时代,传统家庭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有些地方,独生子女成为“小霸王”,受到过度溺爱。家长不问“熊孩子”给别人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一味以“他还小”等必杀技“护短”。

  另一些地方,家庭名存实亡。“空心村”“留守村”大量出现,父母和子女长期分离,“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前段时间曝出的湖南邵阳县“无妈乡”,100多个母亲出走,留下孩子“野草般”生长。

  “家是安乐窝,如果家没法让人安心快乐,社会也难以安定和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说,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基础。过去中国人敬畏天地、敬畏祖宗,做事要对得起后代,而今这种敬畏心和家庭观念均有所缺失,很多社会乱象的产生都与此有关。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四学生任姜宁从小在家里被告知要尊敬长辈,吃饭须老人先动筷子,看到老人要施以援手。但这些优良家风,在现实中遭遇挑战。“比如说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近几十年来,人类社会演变迅速,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家庭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差异进一步拉大。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与他们的父母被称为“历史上差异最大的两代人”。27岁的北京市民李韦认为,年轻人思想独立,可能不太理解老一辈的价值观,而过去家风中的一些要求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

  好家风靠什么传承下去?

  福建省朱子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朱清注意到,马来西亚很多华人把《朱子家训》印成书签,当成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中国历来靠血缘、宗法、道德准则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虽然“大国”与“小家”、传统与现代透视时代变迁,新时期的家风也绝不是传统伦理的翻版,但没人否认良好家风是中国人文化核心价值的外化,是一代人的立身之本。

  李韦说:“家风传统如同烙印一样伴我成长。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爱国、诚信、助人等传统道德标准都应该作为家风传承下去,这也是社会和谐发展最根本的因素。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楼宇烈认为,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家乡的家、国家的家,家风关乎民风与国风,小家和大家息息相关。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抓住了要害,引起很多人共鸣。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是社会发展阶段还是个人需求层次,都到了必须树立健康强大的价值观的时候了。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成为很多人的慨叹时,回归“家庭”、重拾“家风”尤为迫切。

  楼宇烈表示,领导干部要慎权慎独,家属应当好“贤内助”。制度的笼子也要进一步扎紧。例如,去年2月,中央审议通过《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把反腐利剑指向家风。而社会上关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时,应创造条件让父母不离开子女,让子女不抛弃老人。

  李韦认为,“寻找最美家庭”、树立典型人物,号召大家学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这种倡导应该是长期的过程,不能“一阵风”。电视台推出的《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寓教于乐,对家风的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家风熏陶也需与时俱进。任姜宁觉得,时代变了,孩子们不会像过去那样对父母亲毕恭毕敬。亲子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更为平等的关系,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在倾听和沟通中践行家风规范。

  “扬善”的同时,也需“惩恶”。任姜宁认为,不敢扶老人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对“碰瓷”事件处理不力。“应该让大家明白,做好事会有人撑腰,这有利于助人为乐等良好家风传承”。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价值观的强大。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步入了新的轨道。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更加重视家风建设,把民族的道德基因和精神血脉延续下去。(记者许雪毅、魏梦佳、刘姝君)(完)

[责任编辑: 金鑫 ] [编辑: 金鑫 ]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