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持续承压积极财政政策或加码

06.01.2016  03:12

 北京商报讯 (记者 肖玮 张畅)中小工业企业生产持续挣扎在效益低迷的泥淖中。昨日,财新传媒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2%,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业内认为,当前实体经济仍面临难解的低需求与高通缩难题,短期内需要微调政策加以应对,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再度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分项数据,12月财新PMI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且收缩程度有所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也结束此前连续数月的回升,再度跌入收缩区间。由于取样更偏向于中小企业,这一数据走势意味着中小制造业企业仍未走出经营困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当前的最大难题是工业品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市场销售情况恶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外,税费负担重、融资成本高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未得到根本解决,价格、市场、成本等方面都不利于经济景气程度的回温。”

  尽管在分项数据上存在差异,但梳理财新和国家统计局的两项PMI指数不难发现,我国制造业仍处低谷,同时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继续下滑,情况不容乐观。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分析指出,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全球市场动荡或进一步加剧,政府应重视短期外部风险,实施预调微调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时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此前也发布报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需求侧的稳增长政策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更多地作用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谈到新一轮稳增长的着力点,王军也强调,供需两侧结构改革应双管齐下,绝不可偏废,“中央大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是中长期谋划,短期难有显著成效。要在今年内真正实现稳增长,仍需在扩张的财政政策上发力,例如降低税率,既能改善供给,提高生产力,也能直接拉动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