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麦收割机保有量直线上升 农机手跨区作业是否有必要?

28.06.2017  17:43
      根据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今年小麦机收速度较往年相比显著提升,同一地区收获时间由以往的7天左右缩短为5天左右。截至6月18日,全国麦收进度过九成半。

按说,小麦机收跨区不跨区,本不应成为一个问题,今年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已经把钱赚到手了,没有参加的机手也有不参加的理由。但是,不论是笔者当面接触到的,还是从媒体上看到的,都有不少农机手对今后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发展趋势认识模糊,同时也有一些农机企业甚至农机管理部门对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发展走向缺乏比较清晰一致的把握。这可能会影响农机手、农机企业、农机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譬如:是否为了参加跨区作业而去购买新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是否加大生产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力度?是否增加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库存?如何利用政策杠杆对小麦机收市场进行引导?所以,今后小麦机收跨不跨区,还真是一个问题,有谈一谈的必要。

跨区作业比例图

通过对2005-2015年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数据进行梳理,可以得出两个判断:

第一,跨区作业仍是小麦机收的重要形式。2014、2015年两年跨区机收小麦面积占全国机收小麦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7.3%、35.17%,也就是说,约有1/3的小麦机收面积是通过跨区作业的形式完成的。

第二,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正在走“下坡路”。从全国小麦机收情况图中看全国机收小麦面积、全国跨区机收小麦面积和跨区作业占比这三条线的走势,全国机收小麦面积这条线一直是上升的,只是坡度越来越小,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全国跨区机收小麦面积这条线总体上是先扬后抑,以2011年为分水岭,全国跨区机收小麦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个别年份略有波动,但大的走势如此。跨区作业占比这条线总体上也是以2011年为界,先上升而后下降。全国跨区机收小麦面积、跨区作业占比这两条线都是在2011点达到顶点,之后便逐年下滑。即是说,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在2011年就已经迎来“拐点”,步入“下坡路”。

笔者暂时没有查到2016年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数据,但是从山东省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情况看,2015年之前与全国情况基本吻合,在2011年进入“拐点”,跨区机收小麦面积绝对数和跨区作业占比相对数同时达到最大,之后一路下行,2016年延续了这种下滑态势,并且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今年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继续下滑,跨区作业占比或降至三成以下。

山东省小麦机收情况

从农机手参加跨区作业的收益来看,2010年之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单机单季跨区作业收入多的能赚到8-9万元,2013、2014年单机单季作业收入也有6-7万元,到2015、2016年只能挣到3-5万元,而今年不少跨区作业的机手估计单机收益在2-3万元,整体情况一年不如一年。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增多。众所周知,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得以迅速发展,除了政策的支持引导外,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小麦成熟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有明显的时间差、地域差;二是小麦最佳收获时间短,一般只有四五天时间,收获太早、太晚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且小麦和下季作物茬口紧,收获太晚还会影响下季作物的播种,加之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小麦收获季节降雨概率大,容易造成小麦收获损失;三是本地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不足。这三个因素使得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成为必要。

现在的情况是,前两个因素依然存在,但是第三个因素不存在了。近几年,各地小麦联合收割机增速迅猛,保有量直线式上升,2005年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仅44.1万台,2011年猛增至94.37万台,6年内翻了一番还多,2015年进一步增加到131.84万台,已经处于过饱和状态。

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增长情况图

收割机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增加的机型都是新机型。2013年、2014年市场上销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主打机型是5公斤级,2015年变为6-7公斤级,去年和今年在黄淮海地区主打机型是7-8公斤级,在东北地区达到10公斤级以上,喂入量越来越大,作业效率越来越高。每个地区,本地机械即能胜任小麦收割任务,无需大规模引进外地机械。这就决定了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日渐式微。

可问题的关键是,农机手、农机企业和农机管理部门如何应对这种趋势呢?

先说农机手。已经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农机手,可以比较外出跨区作业和在当地作业的预期收益。如果在当地作业收益高,则在当地机收。如果当地小麦面积有限,本地机器“吃不饱”,还是要积极地走出去,因为毕竟跨区作业收益虽在下降,但一季还是有2-3万元,依然是提高收割机利用率,实现资金较快“回笼”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要与时俱进,用好“两招”,避免空耗在途时间和费用:一是早签“订单”。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跨区作业前先与目的地有关人员取得联系,了解小麦面积、作业价格、收割时间、机械需求,并与对方签好作业协议。二是善于“抢单”,现在有不少农机作业应用软件如“农机帮”等,供需直接对接,便利快捷,能够帮助机手增加作业量和收益。不少农机手摆弄联合收割机是“老把式”,但玩智能手机是新手,要花点功夫,学会、用好。目前没有收割机但是想通过购机和跨区作业“掘金”的农机手,需要慎之又慎。因为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市场已不是几年、十几年前可以“赚快钱”时的市场,收益降低,投资回收时间延长,建议不要盲目进入。

再说农机企业。全国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经过饱和,而且小麦联合收割机销量占行业总销量九成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省小麦机收率都达到了98%以上,今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需求主要是升级换代需求。因此,建议农机企业:第一,重点在新型高效上下功夫,发展喂入量大、性能可靠、驾乘舒适的小麦机。对农机手来说,麦收季节时间就是金钱,分秒必争,“皮实”、适应性强、不出故障的机械更受青睐、更有市场。同时,随着农机手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机械操作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设备和作业面积自动计量、工况实时自动监测、故障自动报警功能成为新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标配。如:有的机手反映,为了看清麦茬高度、保证作业质量,他们往往要站着开收割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增加传感装置或摄像头,使机手在驾驶室坐着就能很方便地看到作业状况,减轻机手的操作疲劳。第二,库存不要太大。根据《联合收割机禁用和报废技术条件》(NY/T 1875-2010),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报废年限为12年。全国使用年限在12年以上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大概在44万台。即使这些小麦联合收割机同时报废,还有大约90万台,仍然足够使用。更何况,40多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不可能同时报废。因此,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加之技术更新很快,基本上每年增加一个公斤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新科技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的应用日新月异,农机企业要避免库存太大,还没销售出去就已经在技术上落后了、被市场淘汰了。

再说农机管理部门。在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初期和中期,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发放跨区作业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接送机服务和联合供油企业搞好用油保障等措施,促进了小麦跨区机收的蓬勃发展。现在,面对小麦机收作业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农机管理部门在继续做好小麦跨区机收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需要及时转变思路,针对农机手个体对跨区作业市场把握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如:通过调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补贴额,引导农民购机转向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深松机和急需大力发展的粮食烘干机、饲草料收获机、经济作物机械、残膜回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械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农机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联合,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清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市场的发展形势,避免农民盲目购机,影响小麦机收作业市场健康发展,也影响农机手个人收益。

结束语

所谓“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农机手、农机企业、农机部门准确把握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整体走势,理性科学决策,挖掘小麦机收市场潜力,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培植农机经营新增长点,对于止损、增收、保平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我市“三夏”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三夏”期间,全市坚决贯彻《市人大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狠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从6月8日到22日,历时14天,“三夏”农机化生产圆满结束,全市167.农业机械化信息
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告捷 五型新“三夏”亮点纷呈
    一年一度的“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自5月26日启动以来,由南向北快速有序推进,鄂、豫、皖、苏、鲁、冀等主要冬小麦产区相继告捷。截至6月1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农业机械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