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劳模天天跑一线 为企业创收超亿元

05.05.2015  13:57

孔祥瑞现场指导工人

   天津北方网讯: 孔祥瑞,是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队队长,也是一名门吊司机。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集作业机械管、用、养、修各种技能于一身,并做出不凡成绩。在一线工作的40年间,孔祥瑞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技改技革项目220多项,获得国际专利10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亿元。如今,已60岁的孔祥瑞,每天上班后仍然天天出现场,用他的话说,“人退技不能退,要把这身‘武艺’传给接班人。

   “听音诊病”除故障

  在外人听来,港口作业机械发出的轰鸣声与噪音无异。但是对孔祥瑞来说,机械作业时的轰鸣声时时刻刻在传递一些信息。

  2004年,公司的一座门机在作业时伴有“咔咔”的异响,无须打开检查,仅从声音判断,孔祥瑞断定是旋转大轴承出现问题,并提议立即拆卸更换。在场的十几个主管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孔祥瑞的“听音诊断”半信半疑:拆卸过程中需要出动海吊,花费是30万元,如果诊断失误,不仅吊运费打水漂,公司也会蒙受数百万的经济损失。最终,经主管领导拍板,有异响的门机被当场拆开。经检查,果然如孔祥瑞说的那样,轴承背面已严重损坏,如不及时更换,接下来整座门机就会瘫痪,那时损失会更严重。

   每日总结是必做功课

  从最初仅懂门吊驾驶技术,到后来成长为技术创新蓝领专家,初中毕业的孔祥瑞靠的是“水滴石穿”的慢功夫。“既然没有高深的学问,那就从实践中去学,去一点一点积累。”孔祥瑞说。

  参加工作之初,孔祥瑞就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必做工作总结,“今天都做了什么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我都会把它们记下来。再好的记性也有忘的时候,但是记下来就不一样了。一个合格的工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

  就这样,凭借“水滴石穿”般的耐心和刻苦钻研,坚信实践出功夫的孔祥瑞练出了能“诊断”机器故障的鼻子和耳朵,“正常的机器在运转时,无论是声音还是燃油散发出的味道,与有故障的机器都是不一样的,及时察觉这些异常,可以防患于未然。”孔祥瑞说。

   行不行技能上看

  记者昨天在采访现场见到孔祥瑞时,他正在查看煤场刚刚技改完工的喷雾装置,“为了防尘,煤场都配备了喷雾装置,在技改之前,这个喷雾装置一旦开启便不间断喷水,即使没有煤堆上传送带。通过技改,我们在喷雾装置上加了一个感应装置,有煤堆上传送带时,喷嘴开始喷水,没有煤堆时,喷嘴关闭。技改之后,我们在做好环保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

  如今,60的孔祥瑞依然天天奔赴一线,“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不但不能停下学习,还要带出一支像我一样精通管、用、养、修等技能的队伍。”为了锻炼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新队伍,4年前开始,每天下午孔祥瑞都要进行一个小时的技能培训课,“培训课上没有课本,日常工作中碰到的故障就是教材,而老师就是能解决这个故障的人。在这个课堂,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是老师。一句话,行不行技能上看。”孔祥瑞说。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