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常态加快农业现代化
27.12.2014 19:31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各种结构性矛盾也在累积。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亟待破解。
“当前要关注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给农业带来的双重挤压。”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我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这相当于“天花板”往下压,“地板”往上升,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小。
李国祥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新时期农业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明确了思路。”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四个导向调整农业结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如何进行转方式、调结构?
徐小青表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李国祥说,经济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上升,农业也需要抓住这一机遇转型升级,进一步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不再局限于“一产”,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仍是软肋,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脱节,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四个导向: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快推进农牧结合。
李国祥认为,我国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业标准化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打造大宗农产品优势产业带。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
会议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徐小青对此表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对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吸引力,农业后继乏人需要高度关注。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近2.7亿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要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规模经营多少算“适度”?李国祥认为,这需要根据区域特征、土地条件、作物品种、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而确定,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农业的生产特点和资源条件决定了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徐小青表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按照中央要求,引导、鼓励、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推进,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此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要坚持以粮食和农业为主,避免“非粮化”,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
专家表示,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作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的。我国有2亿多农户,小规模经营农户仍将长期大量存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的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各有优势,要多元化、融合式地发展。要大力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这对今后农业发展有何意义?
“过去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尽管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一连增’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徐小青说。
据介绍,我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不断加剧;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利用率却不到30%;每年使用的塑料薄膜约为240万吨,但能回收的不到140万吨。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徐小青认为,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要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要让那些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一方面要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中央今年已经启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等试点工作,相信随着投入的逐步增加、认识的逐步深化,我国农业将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冯华)
本文来源: 农业机械化信息
27.12.2014 19:31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