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紧紧围绕“三个精准”推动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29.09.2018  10:11

  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委政法委和市民政局党组关于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推动,坚持把有效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作为破解难题顽疾、推进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三个精准”,主动担当作为,织密织牢兜底保障之网,以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保驾护航,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推动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精准救助,为寻亲管理工作创新方法举措。天津市作为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流经地之一,年均救助1万名以上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其中包括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特殊人群,这部分人员往往因沟通困难、信息不全、身份查找、核实难度大等原因而长期滞留站内。如何及时有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查找户籍信息、找寻家人是救助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难题。今年以来,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与市救助管理站在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过程中,以全面自查自纠、强化整改落实为切入点,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破解民政救助难题。一是协调公安部门,开创性地运用“人脸识别”寻亲。市救助管理站除了采取口音分析、地图排查、电话甄别、沟通家常、观察举止等传统甄别手段和利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弹窗、DNA采血比对等新技术手段外,还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到解决难题上。由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积极协调市公安局,开创性地将公安“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救助寻亲工作中,利用图侦技防总队图像解析中心技术手段辅助辨识滞留人员身份。通过对400名长期滞留人员进行查找,110人的身份被成功辨识,经核实确认后返回家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涌现出很多感人的团圆场面。二是协调卫计部门,进一步畅通救助绿色通道。针对紧急救治危重流浪乞讨人员的定点医院少、距离远的问题,积极协调市卫计委,联合出台了《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设立天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治定点医院的通知》,将本市所有三级医院(47家)和11家二级医院开辟作为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定点医院,要求各定点医院对需要进行紧急救治的危急重症流浪乞讨人员按照“先救治后收费”原则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救治准确及时。三是协调综治部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个别流浪乞讨人员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影响城市环境、扰乱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和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协调市综治办,按照民政部要求和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实际,重新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将救助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救助管理档案管理、托养机构监管和长期滞留人员定期巡视、滞留受助人员及死亡受助人员情况、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等重点工作环节全部纳入2018年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指标中。

  二、精准助孤,为成年孤儿社会安置擎起保护伞。为进一步维护我市孤儿的合法权益,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面对原孤儿供养机构覆盖面积较小、部分机构孤儿成年后得不到妥善安置的问题,积极主动作为,寻找解决办法。经过深入调研、专题讨论、仔细评估,率先参照北京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协调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对原《天津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儿成年后安置办法》进行修改,联合出台了《天津市儿童集中供养机构孤儿成年后安置办法》,使孤儿供养机构范围由市儿童福利院1家扩展为儿童集中供养机构,包含3家即市儿童福利院、中国天津SOS儿童村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一步扩大了孤儿覆盖范围,完善了儿童保障体系,并根据孤儿成年后状况提出了社会安置、就学安置和供养安置三种安置模式,尤其是社会安置模式,既完善了成年孤儿安置制度、规范了相关程序,也为社会安置孤儿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精准扶老,为困难老人机构养老排忧解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申请入住市级国办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多,但受制于排队等候顺序不同等因素影响,往往一些存在刚性需求的特困、失独、高龄、失智失能等老年人不能及时入住。为落实市级公办养老院的保障性、公益性、公平性,更好地履行养老服务保障职能,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处在推进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自查整改、建章立制过程中,紧紧聚焦养老服务中重点老年群体入住公办机构养老难问题,认真查找养老机制上的漏洞不足,经过认真调研、多次研究、征求意见等,下发了《关于市级公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范围的通知》,将市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范围从60周岁以上老年人调整为特困、失独、高龄、失智失能、重点优抚对象等共五大类困难老年人,有效满足了这部分老人的入住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市级公办养老机构“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保障作用。

稿源:天津市民政局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