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民政工作会议:全面提升民政事业水平

23.01.2015  11:21

   天津北方网讯: 1月20日,本市召开2015年天津市民政工作会议。会上,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曲孝丽总结了2014年本市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2015年全市民政工作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

  曲孝丽指出,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民政系统围绕美丽天津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基础民生保障水平、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全面提升本市民政事业发展水平。

   政策创新

  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

  2014年,本市出台了一系列有新意、有影响的政策法规制度。其中,全国首个养老服务地方条例《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及《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和运营补贴办法》等配套政策,为加快本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涉农区县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殡葬改革,引领了市民树立丧俗新风。《临时救助制度》扩大了救助对象范围,建立了民政、卫生等多部门联动救助平台。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建立了困境家庭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和儿童福利机构孤儿成年后扶持制度。

   模式创新

  打造一批经验亮点

  2014年,市民政系统围绕美丽社区建设,以深化“1346”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为重点,广泛开展清洁社区行动,完成了居委会和社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任务,建立健全了社区组织体系;深化了服务群众联系社区活动,搜集居民建议万余条,解决问题6000余个;参与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多部门集中调研保障房、新家园、城乡结合部治理问题的行动,明确了社区管理归属,落实了整改任务,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建立了社区社会工作员制度,成立了社区物业管理专职工作者队伍, 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中90%的人员取得了从业证书。全市新创建174个美丽社区。围绕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率先探索推广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围绕深化殡葬改革,推行了骨灰撒海费用减免,推行了武清区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做法,“海之眠”生态安葬品牌引领全国。围绕孤残儿童养育,加强儿童村建设,发展经验获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的肯定和推广。

  体制创新

  完善驱动发展机制

  2014年,市民政系统加强部门间横向配合、区县上下联动。社会救助工作市级层面成立了25个部门组成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区县层面实现了社会救助多部门协作机制全覆盖;街道层面实现了社会救助受理窗口全覆盖。

  社区建设工作市级层面充实了30个部门组成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县层面全部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在司法、商务、合作交流等部门支持下,社会组织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大调解机制和支持社会组织走出去服务机制。此外,民政部门还与气象部门联合建立了自然灾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

   改革创新

  启动先行先试项目

  2014年,市民政系统推动了乡镇网络报灾国家试点,和平区开展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静海县开展了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东丽区开展了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河东区、西青区、武清区开展了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南开区开展了全国收养评估试点。

  深化了河北区社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西青区多网合一管理试点,河西区、津南区、宁河县开展了“救急难”工作试点,蓟县开展了“三台一网一阵地”社区治理平台探索,和平区、南开区开展了社会力量承接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管理运营改革试点,武清区、宁河县、静海县试点开展了困难老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统筹探索,河西区、红桥区继续开展了养老机构延伸服务探索,南开区、河西区试点探索了“虚拟养老服务进社区”等。

   服务创新

  推进惠民工程建设

  2014年,市民政系统全面加快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了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并建立了差别化运营补贴制度,有效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3981张,床位总量超过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8个,全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总量超过1000个,街镇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区级老年配餐中心5个,中心城区老年配餐服务覆盖率100%,超额完成20项民心工程项目。

  福彩公益金投入5880万元启动了河东区、红桥区147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工程,全市完成了209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建设,与规划部门“插建”解决45个社区载体;市属殡仪馆改造提升纳入了全市20项民心工程项目,武清区兴建了第二殡仪服务中心,全市建成农村公益性骨灰灵堂30个。滨海新区、西青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开发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相继建成。北辰区、西青区、武清区、河北区、河西区、和平区完成全部培训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工程任务,新创建了19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平区被授予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

   2015年民政五大亮点让百姓得实惠

  ★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至少创建120个美丽社区。

  ★完善养老及儿童慈善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高城乡救助标准。

  ★推进殡葬制度改革,提升改造殡仪服务设施。

  ★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2015年,本市民政系统将完善“1346”社区治理模式。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精简和规范社区工作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的意见》。建立美丽社区常态化创建机制,深化清洁社区建设,年内至少创建120个美丽社区。

  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修订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制度。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力争年底全市达标率突破65%。指导和平区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完善养老及儿童慈善服务

  2015年,本市将推行养老服务评估,制定养老机构等级划分标准。完成新增养老床位6000张,实现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50个,巩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推动虚拟养老服务发展。同时,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运营改革试点、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和医养结合等工作。

  拓展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继续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完成困境家庭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和首批儿童福利机构成年孤儿社会安置评估工作,提高社会散居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健全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指导各区县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服务管理。推动区县开展农村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研究农村敬老院等级标准,探索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公办民营改革。

  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强生活无着流动人员临时救助工作的宣传引导,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协同配合救助机制。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深化“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有效途径。

   推进殡葬改革树丧俗新风

  2015年,本市将继续推进殡葬改革。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修订《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调研。继续推进市属殡仪服务设施提升改造,推进绿色低碳文明祭扫,积极推广植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完善“津祭网”网络祭扫平台。

   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2015年,本市将拓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开发民政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培育、孵化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和社会工作者带领志愿者服务机制。

  加快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制定《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全面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推进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探索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工作,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

  此外,民政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及专业人才培育。加大社区数字应用系统与数字民政系统整合,加大新媒体宣传开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开发天津民政APP服务管理软件移动智能终端。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激励力度,力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名,社工人才800名,养老护理员1500名,孤残儿童护理员10名,灾害信息员1500名。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