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的天津味儿:祭灶官扫尘土窗花吊钱贴出来

05.02.2016  17:47

金猴闹春”格外受到市民青睐。记者伊健摄

   天津北方网讯: 红梅吐蕊辞旧岁,金猴闹春迎新年。又一个春节正迈着欢快的步伐走来。人们在欢度新春之余也常常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年味是不是淡了?请看一看这些天在车站、机场,那些匆匆赶路的人,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家,心愿也只有一个——回家过年。这些天,从古文化街到大胡同,忙碌的市民正在置办年货;这些天,人们按照传统的习俗,祭灶官、扫尘土,把喜庆的对联、窗花、吊钱儿贴出来。望望厨房里那瓶腊八醋,看看刚刚新整理的发型,试穿春节拜年时的新衣,我们发现年味从来未曾改变,改变的只有人们过年的方式……

  年味年俗与时俱进

  年味在哪里能够体现?更多人认为在筹备春节的过程中最能感知年味。可现如今,筹备的过程轻松了,人们反而觉得年味淡了。

  家住河北区小树林社区的张大妈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一进腊月,全家人就开始忙着大采购,冰箱小装不下,就把肉、蛋、菜放在阳台上。一过小年,真有点迎接新春倒计时的感觉。”张大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我公公那会儿健在,所有的事都由他来指挥。每年蒸馒头、蒸豆包这件事由我负责。”天津人对于春节的面食格外讲究,一锅面食蒸好后,要用筷子蘸点食色,给馒头点个红点。这种带着红点的馒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当拿到馒头后,都会先把那个红点抠下来,放进嘴里。到了除夕晚上,隆重的迎新春活动就正式开始,通常都是以家庭团圆饭作为序曲。平日里不常做的菜在这一天统统端上了餐桌,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这餐团圆饭要延续很久,因为一家人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序曲唱罢,守岁开始,天津人守岁的方式是包饺子。“妯娌们各司其职,有人和面,有人和馅,有人擀皮,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包的过程中,聊聊这一年来有意思的事;一旁,儿孙们陪着老人打着麻将牌。”张大妈介绍着自家过年的方式,“到了除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素馅饺子出锅,全家人边吃饺子边祈求新一年素素净净。”这些其乐融融的场景每每回忆起来总会让人心里暖暖的,这就是津城普通人家的年味。

  而今,过年的方式的确变了。张大妈不再需要提前采购了,可年夜饭的质量却提升了,吃饭的地点也从家里搬到了饭店,这样的改变反而让她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她说:“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女儿告诉我,忙了一辈子,应该学会享受生活了。”说起改变,让张大妈感触颇深的是和谁过年这件事。天津人特别讲究“老例儿”,比如有“嫁出门的姑娘不看娘家灯”的说法。“我既坚守这个‘老例儿’,也为此而担心。我曾经想过:家里就一个女儿,这要是嫁出去,到了除夕夜就剩下我们老两口,会不会太孤单了。”张大妈说,“但年轻人就是有办法,女婿、女儿都是独生子女,每到春节都面临着回谁家过年的纠结。自从女儿结婚后,每到春节,我们都是和亲家一起过。”通过一顿年夜饭,拉近了亲家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年俗与时俱进。

  春节,在80后张扬看来,与燃放鞭炮紧密相连。张扬告诉记者:“那会儿每到春节,姥爷总会带着我去土产店买烟花、买小炮。100枚一挂的小炮拆开放在口袋里,再点上一根香,男孩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年。”在他的回忆中,旧时的胡同里,几个男孩子竞相燃放,比谁的更响,谁的更脆。如今张扬做了父亲,他的孩子也到了会放炮的年纪,可孩子却对放炮没有一点儿好感。张扬告诉记者:“在我们小时候,放炮是男孩子的标志,现在我儿子别说放炮了,就连外面的炮声都会令他烦。”做父亲的也试图让孩子练练胆子放炮,但提议一出,立即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玩的东西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只要有iPad,他们就能安静地玩一天。”张扬说。

  在张扬看来,春节的年味离不开鞭炮噼噼啪啪的声响,那句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但抬头望望天空的颜色,放鞭炮这件事真得适可而止。张扬说:“别看我爱放鞭炮,但必须积极响应‘限炮令’,既为了这座城市,更为了我们自己。”张扬今年只买了两挂鞭炮,他说:“象征性地热闹一下就可以了,放鞭炮是过年的传统,但的确严重污染空气。”按照《天津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春节期间允许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百姓们想要的年味,这个可以有!但燃放过程中,适量适时而止,注意安全,注意防火,这便是年俗的改变。

  从给压岁钱到抢红包

  在民间,每到过年有给压岁钱的风俗。长辈们都会特意准备好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而上了班的年轻人也会为长辈准备压岁钱,借此表达孝心。说起这份压岁钱,人们最近几天又陷入思考:到底该给多少合适?越来越厚的压岁钱的确成了过年的负担,也失去了红包最原本的意义。在很多家庭,压岁钱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春节总花费的一半。

  压岁钱是一种祈福的形式,恐怕80后还记得,小时候的压岁钱不在乎多少,而在乎是不是崭新的钞票。压岁钱的数额也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而急速上扬,从5元到10元,从50元到100元。如今,压岁钱已步入200元起步,600元是常态,上不封顶。张大妈就算了一笔账,今年春节给至亲家孩子们的红包加在一起至少3300元,再加上走亲访友时顺带发送的红包,总额或将达到4000元。4000元可以享受中等规格年夜饭两次,超过大妈一个月的退休金,相当于老两口韩国首尔双飞游的价格。

  压岁钱是一种形式,真正含义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字上,它更多地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希望。当给压岁钱这道年味依旧时,我们需要用年俗将它扶正。让孩子学会从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来回馈父母、孝敬长辈,或者给困难市民献爱心。

  与压岁钱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年轻人青睐的“电子红包”,从去年开始,这样的“互联网”拜年模式盛行,被越来越多的人玩得不亦乐乎。正如十多年前流行发短信拜年,几年前流行发微信拜年一样,“抢红包”这档贺岁游戏风靡大江南北。中国年的主题是团圆和欢乐,抢红包并非鼓励你在亲朋聚会时埋头戳屏幕,而是在更宽广的空间呼唤情感分享与共鸣。朋友亲人中抢红包,何尝不是一次变相的把酒言欢,另类的围炉守岁?年味不在乎形式,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春节不仅是一个休养生息的节日,更是一次情感交流的节点。能抛下俗务,与天南海北的朋友抢红包是年味,珍惜眼前的团圆欢愉也是年味,与其担忧抢红包独占鳌头,掩盖了传统过年的体验,不如提醒人们更好地运用网络技术,服务生活,让过年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过出属于自己的浓浓年味。

  春节,不是某个人的节日,也不是某个群体的节日,而是中华千千万万儿女共同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提倡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倡导家庭的团聚,祈祷社会的和谐,更期盼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因此,每个人都心怀感恩之情,力所能及为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将儿时珍藏于我们记忆之中的“压岁钱”情结,转化为对父母长辈期盼的回应和对国家社会的回报。

  “”永远是过年的归宿

  年俗一直在变。不变的是那历久弥新的时空中浓浓的年味,驱使着繁忙的人们在这一天放下所有的事情,跨越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地想要回家看看。可以说,时至今日,春节回家,依旧是所有中国人心灵的归依,不管在路上,还是在异乡。

  这些天,记者在天津火车站采访时发现,车站里的旅客每天都在增加,南北混杂的腔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重庆小伙刘剑正在准备乘火车返回老家。按照火车票上的时间,凌晨1:43出发,而刘剑提前6个小时便来到了候车大厅。时尚的发型,潮流的装扮,颠覆了人们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既定印象。他告诉记者:“2015年来天津打工,最近工地开始放假了,领到工钱的工人们都回家了,我也就回家了。

  刘剑乘坐的这趟列车将行驶3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重庆,而他手中的车票却显示“无座”,对于即将到来的困难他做好准备了吗?“怎么都能熬过去,站累了就坐地板上,坐累了就躺一会儿,回到家就舒服了。”刘剑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刘剑刚到天津第一年,赚的工钱的确不多,但他却很满足,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自家的县城,看到外面的世界。

  为了迎接刘剑返乡,家乡的小兄弟们早就商量好去车站接他,这是刘剑最想和他人“炫耀”的,“这才是好兄弟,我准备跟兄弟们在县城耍两天,然后再回家”。19岁的男孩,这一刻脸上写满了青春和任性。记者问刘剑,出来这么久,想家吗?刚刚还兴奋不已的刘剑顿时安静了,他想了一下说:“想!我妈一直怕我春节不回家,当我知道放假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她,她在家为我准备了最爱吃的笋干烧肉……

  刘剑只是数以亿计的返乡游子的缩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春节只有全家人在一起,年味才会浓。“”和“”如此息息相关。

  冯骥才先生每年春节都要写一篇关于年俗年味的短文,以述情结。他说:过年的形式是年俗,种种人间亲情都深切地寄托在年俗之中。合家团聚、走亲访友是年俗的主题。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和谐,人情味正是中国人最深的年味。

  想想咱天津,无论城市变得多么时尚,但一些“老例儿”总是延续了下来。春节,媳妇、婆婆们要戴大红的头花,图个喜庆吉祥。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五更哏儿,天津人把这一天叫做“破五”,包饺子叫做“剁小人”……再看大年初二“姑爷节”,路上十有八九都是去孝敬丈母娘的女婿们……这就是年俗,就是亲情,就是中国年的天津味儿,它是一种文化基因,根植在我们的血液中。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