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纪录片让雾霾话题提前在中国“两会时段”升温

02.03.2015  11:10

  新华网天津3月2日电(记者李鲲) 在决定中国未来一年发展目标和基调的“两会”召开前夕,知名媒体人柴静自主拍摄的一部雾霾调查纪录片引发热切关注。尽管各界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不尽相同,但上线24小时过亿次的播放记录,已经让雾霾话题在即将开幕的中国两会之前急剧升温。

  构成雾霾的颗粒物PM2.5肉眼无法看见,但世界上一些国家多年前便将其确定为环境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在中国,若不是近年中国多座城市曾遭受“十面霾伏”,很多中国百姓并不知道这些幽灵已经“潜伏”在他们身边很久了。

  雾霾进入公众和舆论的视野之后,蓝天白云成为中国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中点赞率极高的图片,而学英语时很难理解英国人为何喜欢谈论天气的中国人,也开始启用全新的“搭讪”开头:“今天好像又有雾霾”。

  雾霾笼罩中国的两年时间让不少人对它见怪不怪,人们渐渐习惯了“自强不吸”的生活。世界上不少其他地区的民众,也对中国的雾霾状况颇为关注。在丹麦工作的乔纳斯表示,雾霾甚至影响了一些丹麦学生到中国留学的兴趣。

  “国人倒不是真的习惯了雾霾,而是一种无奈。”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说,“雾霾已经对我国的形象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中国雾霾问题正在成为世界的焦点,但事实上,雾霾对人类的危害并非开始于当代也并非始于中国。早在1952年,发生在伦敦烟雾事件就曾造成多达12000人丧生。而治理雾霾,中国政府的治霾决心和努力从未动摇。

  2013年10月,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确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六省区七部委协作联动治霾的工作模式正式开启;2014年,“APEC蓝”现象甚至引起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关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欢迎晚宴致辞中说,“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2014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向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决治理雾霾的气魄;2014年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让将中国雾霾重灾区的环保事业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2013年相比,天津与河北2014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大幅下降了13.5%和12%,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在2014年也总体改善,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为241天,达标天数比例由60.5%提高到66.0%,达标城市数量由3个增加到8个;主要污染物浓度与2013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由8.6%下降为5.6%,下降3.0个百分点。

  治霾大战依然轰轰烈烈,但2015年两会前夕,媒体人的这部纪录片却让公众认识到,与雾霾的斗争应该是一场每个公民都参与其中的持久战。

  全国人大代表、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现在我们在脱硫脱硝、淘汰落后企业等环保问题的大方向上都已牢牢抓住,“但雾霾治理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到,我觉得胡子眉毛应该一把抓,哪怕能降低雾霾一个百分点的,也应该去做。”他表示,长期性的治霾工作应该从转变理念、转变考核体系等方面走向全面化、精细化的“新常态”。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说,治理雾霾政府要抓紧做大事,老百姓也可以做减少开私家车等小事,共同努力。

  在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看来,治理雾霾应该画好一张大图,包括产业布局和部门协调,治霾需要整整一代人作为环保斗士去奋斗,关键是大家要树立起保护自我、保护他人的意识。

  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首场座谈会上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视角,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而在中国的多个互联网平台上,人们也已经开始在关注媒体人的纪录片将会在即将开始的中国两会上如何发酵,甚至期待:这一个民间的“会外提案”,会不会激荡出更多代表委员们有分量的议案、提案。(完)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