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统计对推进性别平等至关重要 ——专访蒋永萍研究员

12.05.2015  18:28

  访谈提示

  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关于性别统计的特别战略目标。20年过去了,国际社会对性别统计的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操作上取得了哪些进展?我国在性别统计普及中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正值全球纪念95’世妇会20周年期间,本刊专访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蒋永萍,以期呼吁社会进一步关注性别统计,切实推进性别平等。

  中国妇女报记者 刘霞

   性别统计的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新女学周刊》:在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妇地会第59届年会上,委员会继续要求各成员国完善本国的性别统计数据。性别统计是一个什么概念?为什么推进性别平等要使用性别统计?

  蒋永萍:简单说,性别统计就是以性别作为基本分类,反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实际状况的统计。它涉及所有关于人的统计领域,贯穿于收集、存储、发布的整个统计体系和统计过程。

  性别统计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性别平等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它是保证政府承担相关责任的工具,能够增强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的性别敏感,强化政府促进性别平等的职能;它是政策目标和策略调整的依据,可以避免性别偏颇的出现,防止中立政策给妇女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它的监督和引导功能,不仅能够帮助妇女监督政府对妇女发展的承诺有多少得到了实现,还能使社会公众更为关注两性协调发展问题,动员更多的力量来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新女学周刊》:性别统计的内涵,经历了从“为妇女统计”到“分性别统计”再到“性别敏感统计”的变化,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性别敏感统计”?

  蒋永萍:性别统计内涵的变化与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特别是其目标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妇女运动的总方针从妇女参与发展转变为性别与发展,在统计中,重点同样从关注妇女统计转变为注重两性统计。伴随从妇女统计到分性别统计再到性别敏感统计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体系的一系列变革,性别统计从无到有,从缺乏性别意识到性别敏感、从被排除在国际发展目标之外到被纳入联合国指标体系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具有性别敏感的统计不仅要求所收集的数据能够按性别分类,而且要求在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与表达中能够考虑到所有可能产生性别偏见的因素,充分揭示社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反映男女两性在贡献与获得,需求、限制和机遇等方面的区别和相似性,显示他/她们的相对优势或劣势。这些要求不仅要反映在指标定义上,而且在数据收集方法及数据的展示和分析中都要渗透社会性别的认识视角。

  《新女学周刊》:这样看来,性别敏感统计要做好,关键在人,在生产统计的各层级工作人员身上。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帮助这些统计者具备性别敏感?

  蒋永萍: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性别意识培训与研讨,强化与妇女/性别研究者/工作者的对话与沟通。使之能够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以及消除各个领域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性,清楚认识性别统计对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对于良好有效的社会政策和计划的意义和作用,熟练掌握性别敏感统计生产所需的识别、展现、分析性别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