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才艺培训市场火爆 谁让娃娃们疲于奔“赛”

16.02.2016  11:49

   天津北方网讯: 眼下,正值寒假,记者走访看到,不少培训机构门口的公告栏内都张贴着各类名目繁多的艺术大赛信息。“某地产少儿才艺大赛”“某保险‘小人物达人秀’”“某银行‘金话筒’语言大赛”“首届童星选拔赛”“某广场明日之星风采大赛”等等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目光。孩子频繁奔赛为哪般?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火爆的少儿才艺培训市场——

  培训+比赛成“标配

  8岁娃娃证书一抽屉

  这一学期,玲玲和妈妈每个周末都会奔波在各大才艺比赛的赛场。虽然才10岁,但这个小姑娘已有主持、古筝、绘画、书法、剪纸、拉丁舞等多项才艺加身,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更是不在话下。“我一个月至少要参加四五场比赛,同学们都管我叫‘比赛达人’。”见到记者,玲玲自豪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玲玲这样频繁“奔赛”的孩子并不在少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于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强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才艺市场朝阳般的发展“”景。一项统计表明,2013年年底,我国艺术培训市场的产值已达330亿元的规模,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向上增长。

  每逢周末,8岁的乐乐也闲不住——钢琴、绘画、街舞一个比赛接着一个。乐乐妈妈打开手机里的照片一张张给记者翻看,“你看这些证书,放在一起足有一抽屉,我们从5岁开始就参加各种比赛了,从区级、市级一路比到国家级、国际级。”乐乐妈妈告诉记者。

  某少年宫一位培训管理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通过他向各位家长发布的比赛讯息应该不少于100个,在各种少儿才艺比赛中,参与到绘画、舞蹈、音乐比赛中的队伍最为庞大,占到了所有项目的八成左右,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一年里总的参赛人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个前来培训的小朋友都至少参与过一项比赛,培训+比赛成为才艺培养方式的标配。

  家长为何青睐各种才艺比赛?

  参与型:让孩子得到锻炼

  实用型:为小升初做准备

  孩子频繁奔赛,原因何在?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带孩子参加比赛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塑造自信、勇敢、开朗的性格,同时也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比赛重在参与,对于结果,并不苛求。

  “我非常主张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才艺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收获很多。”作为一名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的母亲,家住南开区的周女士细数着其中的好处。“我儿子小时候很害羞,胆子也小,但现在,不管在多少人面前说话,都非常自信、敢于表达,这都是多次锻炼的结果。还有比赛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通过比赛,孩子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会了去欣赏别人,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性,宽广的胸怀。

  同样经常带孩子奔波于各类才艺大赛的童女士对记者说:“舞台经验多的孩子跟普通孩子一看就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信、敢说话,其实带孩子经常参加比赛图的也就是这点。”童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琳琳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至今已有三年,近两年她经常陪着女儿去参加各种比赛,由于总得奖,琳琳学习舞蹈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童女士说,孩子学东西没长性,时间一长,觉得枯燥,就得家长逼着学,现如今,比赛得奖已经成了孩子坚持学习舞蹈的动力,这也算是意外收获。

  还有一些家长则明确表示,带孩子参加比赛得奖,就是为了小升初做准备。如今在公立校中,小升初实行摇号政策,一些家长不甘于让孩子被动地参加摇号,于是早早地就做起了上私立初中的准备。“我已经打听好了一所不错的私立初中,录取时,除了对文化课有相应分数要求外,学校还会把学生在才艺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作为重要的考量,所以我和孩子就得多在这方面下功夫。”一位孩子家长对记者说。

  也有一些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告诉记者,之所以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大赛,除了希望孩子长见识、锻炼性格外,更希望能使孩子“荣誉加身”,有所准备地进入小学校园,让老师另眼相看,弄个班长、课代表、小组长当当,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专家观点

  别用孩子 满足父母虚荣心

  让孩子频繁地参加各种才艺大赛到底好不好?换句话说,现代社会,该不该让孩子过早地体验竞争?天津奥兹幼儿园园长曹华观点明确,她认为竞争是建立在“匮乏”感基础上的自我欺骗,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谁时,才需要通过竞争去和他人比较,以确定自我的位置、特点和意义,通过社会的评判,定义“我是谁”,如果能吻合主流的竞争标准甚至在主流标准中凸显,就很踏实;如果不吻合,就很惶恐。

  曹华说,当竞争运用到一个团体(比如企业)时,其潜在意义是:某种资源如果我方不进行争夺,就会失去该利益,从表面看,一个企业的胜利,是竞争的胜利。但是,竞争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一个团体可以生存并发展的根本,其根本是因为它可以为其他生命提供某种服务,有能力以这样的方式支持生命的发展、人的发展。换句话说,一个企业、一个团体的消失,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失去了服务于生命的能力。现在,大家都特别看重竞争、强调竞争,而事实上,这个时代前所未有需要的是“合作”,我们无法想象,离开其他人的努力我们将如何生活,又有哪些工作是可以一个人从头到尾全部独立完成而不依赖于伙伴们的合作?

  回到才艺比赛上。如果父母的目标是提高孩子的才艺技巧,增加孩子对才艺的兴趣,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那么“竞争”显然是一个破坏性的行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从世界中领悟道理和获得能力时的内在满足感。如果过于强调竞争,会破坏这样的动力。理想的教育,是为每个孩子设立适合他的挑战,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竞争,显然和这样的理念背道而驰。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带孩子参加比赛,是为了开阔眼界,是为了检验他的学习成果,是为了锻炼孩子面对大场面的从容淡定。曹华认为,父母打着各种幌子让孩子过早地参与竞争,背后的原因,是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以孩子为代价填满自己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一个自我价值足够的人,可以很快学习如何面对大场面并神采飞扬,也可以很快学习如何面对困境、孤独并淡定平和。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习惯了享受灯光掌声,一生中所有的努力,只是为某个、某些重大的场面,这是何其悲苦的一生!

  曹华说,如果想让孩子在未来具有竞争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孩子的本来面目让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给他提供充分的多样化的挑战让他可以学习各种能力,培养他的同理心以及合作能力让他变成受欢迎的人,如果孩子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怎么可能没有竞争力?

  赚钱

  “服装费”“道具费”“集训费”等花样繁多——

  “免费参赛”套你隐形消费坑你

  在一些培训机构门口,记者得到了各种比赛的赛讯。记者看到,在一些宣传单上,在明显位置印着“免费参与赢大奖”“本赛事全程免费参加”等字样,十分抢眼,这不免让在场的不少家长都动了心。

  “免费只是吸引家长的噱头,一旦报名,就会一步步‘被套牢’,花费大笔资金。”张先生之前在一家培训机构供职8年,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对于“免费”他向记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如何“被套牢”,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久前,张女士在女儿幼儿园门口接到了一个某网络电视主办的少儿才艺大赛宣传单,张女士仔细看过后觉得比赛规模挺大、挺正规的,又说是免费参加,想想也没什么损失,就带着孩子去了。

  “说是免费,可全程下来还是稀里糊涂花了1500多块钱。”张女士感慨道。她说,首先在比赛之前,组织机构说为了照相、录像好看,建议孩子穿统一服装,看到其他参赛的孩子都换上了比赛服,张女士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花了268元买了一套。现场,女儿一共画了三幅作品,这三幅作品都得了奖,一个银奖,两个铜奖,张女士高兴劲儿还没过去,组织机构就说他们要出一套精品集,把获奖的作品都收录进去,但需要收费,放进去一张是240元,于是张女士又交了720元。之后,组织机构又说要发一个水晶奖杯,如果家长想要,他们可以把作品镶嵌在奖杯上,张女士觉得这个奖杯也很好,很有纪念意义,于是又花600块钱买了三个奖杯。

  除了“服装费”“道具费”“奖杯制作费”等零碎的“小钱”,家长们还会遇到“大头儿”的消费。

  去年暑假,10岁的瑶瑶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由于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并将代表市里参加全国的比赛。为了让瑶瑶取得佳绩,组织机构对瑶瑶妈妈说,赛前主办方举办了一个为期一周的集训营,地点在上海,孩子的费用一万五,家长跟着需要再交6000元的食宿费。“这一万五说是包括场地、录音设备、指导老师还有食宿费用,价格是挺高的,但能让孩子接受专业指导,也值了。”瑶瑶妈妈对记者说。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组织机构发出的获奖赠品也不那么简单,通常也需要家长们再次消费。比如,在一个才艺大赛上,一等奖的奖品是:某品牌摄影799元一套的摄影套系、某少儿棋院一张500元代金券、某美术基地一张300元学费卡,还有某发型工作室一张666元全年护理卡。业内人士张先生透露,这些组织机构通常是和数个商家达成合作关系,他们负责以奖品的形式将前来参加比赛的家长和孩子引进各商家的大门,各商家再用自己的手段让这些人进行二次消费,商家根据客人消费的多少给组织机构提成。

  黑钱

  培训机构与组织机构隐藏利益链条——

  推荐学生参赛就有提成

  各类才艺大赛火热进行的背后暗藏着和各培训机构之间的利益链。一方面,才艺大赛需要参赛选手,参加的人越多,盈利就越多,可如何才能让比赛信息广为人知呢?最通用的方法就是打广告,但这样成本也会增加不少,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直接的方式让身怀才艺的孩子家长了解到这一信息呢?与培训机构直接对接,让培训机构提供选手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上,各种少儿才艺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竞争激烈,于是各培训机构将学生在各类才艺大赛中的获奖情况作为提升自身含金量、吸引生源的手段之一。奖从哪来?自然是各类才艺大赛上,于是,一条利益链由此形成。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每当临近寒假或者暑假时,培训机构的老师就会向他们推荐这样或者那样的比赛。推荐时,老师总是说,自己这个培训机构的老师普遍水平高,带出来的孩子也比同龄人学得好,出去比赛肯定能得奖,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代表培训班去参加比赛,争得荣誉。还有的老师则是把孩子表扬一顿,说孩子学的如何如何好,建议家长多带孩子见大场面,多锻炼。老师这么一说,家长们也都动了心,正如一位家长所说:不出去比试比试,也看不出学的如何。于是不少家长也都如培训机构所愿去参加了各类比赛。

  而在培训教师大力推荐学生报名的背后是高额提成。

  有的是按消费的钱数提成,一般是20%,比如说,培训机构介绍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消费了1000元,培训机构就能拿到200元。有的是按人头算,介绍一个孩子给200元。“我们也经常收到各类才艺大赛的邀请函,他们这样和我们直接联系既低调又能招揽不少选手,推荐过去以后,就能按人头得到一定的提成。”南开区一家儿童美术馆的老师对记者说。据了解,比赛之前,组织机构向培训机构发邀请函现象十分普遍。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除了“”,更有“”的收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培训机构在向大赛推荐选手时,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就是让学生们都能得奖,让中介机构不管是在招收新生时还是在老生面前都能显示出自己“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花钱

  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纪念奖,你相中哪个了?

  只要花钱总有一款奖项适合你

  “这种比赛我们以后再也不参加了!敢情是交200块报名费就能得奖,这不是糊弄人吗?”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妈妈对记者说,她的孩子为了参加某机构主办的全国性舞蹈大赛,连续三个月每个周末都在刻苦排练,比赛时发挥很好,得了二等奖,可后来她发现舞蹈班十几个报名参赛的孩子都得奖了,跳得好不好都有奖,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让她和孩子很受伤。

  只要肯花钱,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纪念奖总有一款适合你,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些家长如此调侃。在大众的观念里,一般比赛的获奖者应该是从所有参赛者中遴选出的相对优秀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比赛花了钱就能得奖呢?

  刘女士给记者拿出一个全市某某银行杯绘画大赛二等奖的证书,“你看,这是我闺女刚学绘画不久参加的一个比赛,说实话,根本没想到她能获奖,后来才知道,只要你愿意,就能得大奖。”刘女士说,当时主办方承诺,只要在某某银行新开一张银行卡,存进10000块钱,就可以得到一张印有自己作品的存单,同时还有获奖证书。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个同样参加了该比赛的小朋友家长,几个家长所说的情况与刘女士相同,“其实也不是为了得什么奖,我主要是看中了存单上可以加印孩子的作品,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是一个纪念,存了钱以后,银行来电话说我们得了三等奖,我知道凡是在这个银行存钱的,都得奖了。”一位孩子爸爸如是说。

  记者通过多方辗转,与一位参加过多次书画大赛评审的评委取得了联系,该评委向记者直言不讳,目前国内才艺比赛以及考级市场比较混乱,花钱就能得奖、花钱就能过级早已不是新闻。该评委举例说,他曾在某省市级绘画比赛中担任评委,参赛者的报名费是300元,当时共有1200人参加,奖项人人有份,但是奖品只有一张装裱好的证书。“一般来说,报名费不低,但比赛没有奖金和实物奖品,这样的比赛得奖率就会很高,人人都能获奖也是可能的。为什么呢?你想想啊,一张证书的成本才有多少,就是每人一张,你交的报名费也足够支付了。可是有奖金的比赛获奖者就会相对少很多了,主办方怎么也不会赔本赚吆喝吧?”该评委对记者说。

  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一类比赛,比花钱就能得奖更容易,那就是不花钱也能得奖。日前,为迎接“两节”的到来,某儿童娱乐城举办了儿童书画大赛,听说获奖者会得到主办方精心准备的奖品。陈女士带着6岁的孩子去参加了,零报名费,现场作画。“当时来参赛的孩子不少,比赛结束,每个孩子得到一张娱乐城30元代金券,可是你知道,30元哪够孩子玩啊,后来又花了200多元才算作罢。”陈女士感叹,怪不得都能得奖,原来是让你消费,人来得越多、得奖的人越多,娱乐城的生意就越火!

  不值钱

  组织机构无权威,奖状、证书成废纸——

  孩子辛苦全是白忙活

  蕾蕾学习绘画已经3年了,参加各种比赛也不计其数。各种奖杯、证书差不多装了一拉杆箱。蕾蕾将一个个获奖证书拿给记者看,“全国”“国际”“亚欧”等各种名头的比赛映入眼帘,但仔细看看主办方,除了某某银行、某某地产、某某公司之外,直接与绘画相关的机构并不多。“我们一开始不懂,一听‘全国’‘国际’,其中还不乏一些名头很大的比赛,比如‘中华杯’‘华夏杯’‘誉天下’等,就感觉很高大上,后来参加比赛多了,才知道有些证书就是一张废纸。

  这些打着“全国”“国际”旗号的获奖证书有多大的权威性呢?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在利益的驱使下,如今的青少年才艺比赛已经不完全是一项赛事那么简单了,不再是为了展示艺术的美好、选拔优秀苗子,而是被一些商业机构看成是扩大宣传、谋利的工具,比赛的水平、公正、权威也不是这些机构追求的主要目标。

  一位几年前曾承办过全国某某杯舞蹈比赛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这个比赛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舞蹈之星的评选,胜出者可以参加一部舞台剧的全国巡演,当时比赛吸引了很多家长和小朋友参加。“说白了吧,主办方一直在想方设法对舞台剧进行宣传,但是试了好几种方法,效果都不太好,后来就想到搞一次比赛,但‘赛’根本不是目的,因为这个角色早已被冠名商内定了,这些来参赛的小朋友都是陪绑的。比赛结束,每个小朋友都获得了一个‘全国’证书。

  比赛聘请的评委什么水平呢?

  一位多次主办才艺大赛的文化公司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虽然打着“全国”“国际”的旗号,但实际上不少比赛的评委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特别是一些无需现场展示的项目,比如绘画、书法、剪纸、摄影等比赛。“比赛过程没有人监督,也不用公开,请知名、权威评委也没有人知道,而且还花费不菲,因此有些比赛就干脆省了这一环节。”该主管对记者说。“没有专业人士作评审,这些作品的奖项是如何评出来的呢?”“有些比赛是由获得过一些奖的资深爱好者评出来的,还有的就是找一些领导进行评奖。

  一位正在学习古筝的小朋友家长胡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件更离谱的事。两年前,孩子在少年宫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古筝8级的考级,与预想的一样,孩子很顺利拿到了8级证书,发证单位是中国民族某某学会。但是没过多久,在一次高级别的专业人士授课中,胡女士了解到,8级证书上的中国民族某某学会根本不存在。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