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市场报1月13日02版刊发消息:天津1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

16.01.2017  12:01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2016年度天津市共有12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了开门红。

  据了解,天津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0项,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牵头完成的“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天津大学刘铁根教授领衔完成的“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中的应用”项目为天津市单位作为牵头单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近三年来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大幅减少30%以后,天津市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发明奖最多的一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榜眼“海燕”本领超群

  摘得国家科技发明奖“榜眼”的“海燕”水下滑翔机是中国第一台滑翔机,在中国南海北部海域通过了1500米深度测试,创造了中国的航程、深度和耐久性纪录,打破了中国进口的技术限制。

  由于面向我国深远海战略对小型化水下航行器的迫切需求,针对大深度、长航程与高精度

  等国际前沿技术,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从基础理论、技术攻关、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四个层面开展研究,研制成功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它是一种以浮力驱动为核心并融合其他驱动方式的小型化新型水下自主航行平台,又称为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小于100kg)、航程远等优点,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观测提供了技术手段。由于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结合了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操纵性好、轨迹精度高与传统水下滑翔机性好、续航能力强的优点,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及海洋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科技部组织的水下滑翔机南海性能比测中,“海燕”是连续航程最大、航时最长、工作剖面最多的观测系统。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南海海域环境观测、海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有力推进了我国海洋观测与探测能力,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能预警助力安监

  另一位“榜眼”也出自天津大学。由刘铁根教授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的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解决了当下光纤传感领域的诸多难题,为保

  障重大工程项目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监测保障。传感器技术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产业不同对传感器的需求也不同。在电力应用中,传感器需要抗强电磁干扰、电绝缘;在石油化工应用中,传感器需要本身不带电;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应用中,传感器则需要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此外,光纤传感技术要真正投入应用,还必须要解决信号解调中的方法单一、长期漂移和响应慢,传感器封装中的交叉敏感、胶粘老化失效和传感灵敏度低,传感组网融合困难等难点问题。

  面对重重难题,刘铁根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实现了让光纤传感技术“百依百顺”。高精度、高稳定混合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恶劣环境下高可靠性光纤多传感器封装技术,多波段混叠式光纤多气体传感技术以及混合式光纤传感组网融合技术突破引领了光纤传感安全监测领域技术探索的前沿。

  近10年来,该技术已应用到28项国家航空航天试验及重大关键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监测。其在全国电力和石化行业分立式光纤传感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近三年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4亿元。成功地对多起过热异常进行了预警。

2018年第四期创业孵化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要求,近日,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召开2017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推动会
  为加强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