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

10.02.2015  17:43

                 李福明

               2014年12月25日

 

  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把握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新常态下发展经济,应在创新转型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用新常态来审视和谋划经济工作,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向结构创新要动力,通过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平衡、与惠民生相协调。今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打赢了一场提质增效攻坚战。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下一步,应紧紧围绕“两个便利化”“两个升级版”,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自主创新,推进“万企转型”,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转变、天津速度向天津质量转变、天津产品向天津品牌转变。结合国资系统实际,一方面,围绕优化产业链,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实施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坚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依托主业大项目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激活高端制造业,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攀升。另一方面,围绕提升价值链,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和新金融服务,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鼓励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商务平台,形成全产业链的整体联动和关联产业的无缝链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全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二是新常态下发展经济,应用好政策叠加优势加大改革开放。 当前,经济发展“稳”的困难增加,“进”的风险加大,经济发展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以“三个一批”为重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也迈出新的步伐,今年以来,我们实施了8个重组项目,市管集团减少9家;退出184户低效企业,119户国企实现开放搞活。改革调整促进了国企做强做大,进入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500强的企业均新增1家。下一步,应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五大政策叠加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筑天津发展新的竞争优势。结合国资系统实际,明年我们要继续推进“三个一批”,也就是,培育一批“品牌优、效益好、行业领先”的大集团,打造一批“体制机制新、商业模式活、竞争能力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淘汰一批劣势企业和低效资产。同时,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在二级企业开展去行政化改革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员选任方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更好发挥企业家才能和优秀员工的智慧,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

  三是新常态下发展经济,应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防范风险。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利益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的攻坚期,不仅是矛盾的凸显期,也是风险的多发期。应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强化法治思维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全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结合国资系统实际,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效率和廉洁两大问题,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实行监管清单制度,加强对资本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落实“两个责任”,构筑“制度+科技”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国企改革不走样,职工利益不受损,国有资产不流失,促进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