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仍关键,有效是前提

08.03.2016  12:22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近段时间,围绕投资产生了一些讨论。例如,随着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投资是否还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再如,过去高速增长的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产能过剩、杠杆提高、地方债务面临一定风险等,因此,不能再用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这些看法,主要体现了对“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其中一些,不乏对旧有思维模式的过度依赖,从而导致认识上走不出误区;有些则受体制机制的约束,使得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知不易行更难。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对我们这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投资见效快、行业关联度大,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不仅仍要发挥好拉动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而且,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更要扮演好补短板、调结构的关键角色。
        一方面,看待投资还能发挥多大作用等问题,要多角度把握。整体上看,我国人均基础设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加速推进,这就决定了投资的空间仍然较大。就区域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还比较大,这样的基本国情也为投资施展身手提供了广阔空间。看产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期,迈向中高端、走向智能化、融合互联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会转化为对相关领域投资的迫切渴望。看消费,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消费蓬勃兴起的大潮面前,一些产业发展、技术平台、公共服务等领域,暴露的是“短板”,释放的却也是机遇。
        另一方面,在看待投资引发的“副作用”时,也应主动融入改革思维。特别是对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创新投融资体制本身就是题中之义。例如,在“谁来投”这个问题上,财政资金要保证好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而在更多领域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则要市场进一步发挥决定性作用。再如,去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并督促用好各级财政资金,防止闲置或沉淀,从长远看,这也需要更加科学的预算制度做出安排。“投资是一个中性词”。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好,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要实现增加就业、物价稳定、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仍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是其中重要一环。
        但是,对逐步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中国经济来说,单纯的多与少,已不再是事关投资的首要问题,其有效性和精准性带来的质量和效率,才是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的关键。为此,要在投资过程中做好“精算题”——着眼于新增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能做加法;围绕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做减法;不断盘活存量资源做乘法;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做除法。
        用好结构视角,落实改革举措,投得精准、投得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就能进一步充分释放。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