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引来“投资潮” 创新自贸区发展重协调

27.04.2015  14:22

   天津北方网讯: 建设自贸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释放制度红利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参照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的经验,自贸区溢出效应明显,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自贸区也对浦东新区的招商引资、经济增长构成一定压力。天津自贸区设立之后也将面临区域内协同发展问题,对此,有专家指出,未来,天津自贸区、高新区、开发区应形成“三驾马车”的态势,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分工格局,走协同发展之路。

   开发区高新区频出招展特色

  开发区:15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归一

  在天津自贸区挂牌之际,开发区适时推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政。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开发区管委会将按照滨海新区模式,将政研室(司法局)、发改局、投促局、经发局(不含工商业务)、贸发局、建交局(不含国土规划业务)、教文卫体局(不含药监业务)、财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公用事业局、外事局、安监局、城管局、交管处15个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纳入行政审批局。

  未来,行政审批局将加挂行政服务中心牌子,拟设6个科室,一个受理中心,实行“单一窗口,全项受理”、“车间式流水线”审批的服务模式。按照天津市和滨海新区要求,开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把15个部门的58项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同时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将承接滨海新区审批局拟下放的156项审批事项。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该新政核心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大力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对于企业来说,自贸区的一大优势就是投资服务贸易便利化,开发区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同样强化了这一招商引资优势,提振了企业对开发区未来发展的信心。

   高新区:国家自创区利好政策开始企业试点

  4月10日,高新区举办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工作大会,会上宣布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试点政策(指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和4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首批对接企业名单,其中包括中科遥感、赞普科技、曙光计算机等高新区30家明星企业。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勋介绍,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高新区将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尽快出台原创性支持政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高新区建设自创区也是滨海新区落实五大国家战略之一,重要意义不亚于自贸区,在政策侧重上,高新区更突出打造创新创业环境,这种错位发展,对企业来说有一定指导意义。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企业面对自创区、自贸区同时叠加,尚存有一些疑问和顾虑。高新区一家小巨人企业早在去年天津申报自贸区之初就开始关注自贸区,并被认为是拓宽公司经营发展空间的一大利好,但当得知自贸区并不包含高新区时,企业的顾虑就来了。“我们是高新区培养起来的企业,对高新区很有感情,相关政府部门给我们很多优质服务,包括政府办事手续的简化,员工人事户口的落实,办公环境优化等等,虽然我们现在也考虑在自贸区设立分公司,但最终是否实施还很难抉择。”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时候并非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当初企业初创期最需要资金和扶持的时候是高新区帮助了我们,现在企业好了,有了自贸区就跑去自贸区发展,这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当然,如果自贸区、自创区优惠政策能够叠加就最好了。

  位于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国内一流的中药材及饮片生产加工企业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自贸区的设立对他们这样的企业有一定利好,但对于是否要去自贸区设立子公司的问题,该公司副总严桂林指出“还需要再看一看”。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公司主要做出口,虽然自贸区对生物医药产业有不少利好,但我们这两年在未来科技城发展也非常好,建立了生产基地,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客户进一步稳定。那么,如果我们选择去自贸区,自贸区是不是能够给我们一样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对此做全方位的考量。

   应对“虹吸效应

  应参照上海经验

  如同发生在上海自贸区内的问题一样,天津以及广东、福建自贸区都不能回避自贸区对原有经济区域会产生招商引资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有哪些措施可以应对自贸区带来的“虹吸效应”呢?对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就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上海自贸区,并得出了上海自贸区应对“虹吸效应”的宝贵经验。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云泽告诉记者,上海自贸区对浦东新区的“虹吸效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受拖累、实际可用外资额骤减、货物贸易增长率下降等三个方面,对此,浦东新区迅速开展应对措施,主动对接自贸区发展。

  首先是制度对接,制度复制是浦东新区在对接自贸区方面最先尝试的内容,尤其自贸区内正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由于自贸区不是一级政府,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举措不会很完善,比如大部制联合监管在自贸区内就无法尝试。浦东新区在复制的基础上,将改革的深度、广度作了推进,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更多让渡于市场主体,使政府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其次是功能拓展,瞄准54项扩大开放措施,将自贸区内在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试点效应向区外释放,带动浦东新区金融、贸易和航运功能突破;将浦东新区内企业实际需求与自贸区对接,利用自贸区服务业外溢,区内注册、区外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当地实地经济发展。

  第三是金融对接,浦东新区金融机构集聚、总部云集,金融实力强于自贸区,与自贸区金融对接方面主要是复制其资金池、结算中心功能,以服务区内企业。马云泽说,参照上海浦东经验,滨海新区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在招商引资、制度对接等方面提前做好预案,力争达到滨海新区与天津自贸区“共赢发展”的格局。

   自贸区开发区高新区

  “三驾马车”将协同发展

  “按照国家对天津自贸区的发展定位,自贸区应建设成为区域协同发展新平台。”天津财经大学丛屹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里有大协同也有小协同,大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小协同就是滨海新区在自贸区设立后做好各个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尤其是注意自贸区对开发区、高新区这两大滨海新区原有发展引擎的影响。

  丛屹指出,随着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天津自贸区、高新区、开发区显然已成为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三足”、“三驾马车”。自贸区侧重开放引领,高新区侧重创新引领,开发区侧重先进制造引领,三者优势互补。因此,应尽快在政府顶层设计上推进“三区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自贸园的开放引领,应当主要体现为与高新区、开发区的外向型产业链接。如对接开发区先进制造的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对接高新区的投资与技术服务贸易等。“从最近各区域推出的一些政策看,开发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快捷的服务,可以说是进一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体现;而高新区稳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区域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惠及自创区优势政策。可以看出,开发区、高新区都在强化自身优势,力求与自贸区错位发展,三区协同的分工格局已初步显现。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