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农机化推广站站长秦瑞海:田埂上的农机“土专家”

26.04.2015  16:52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推广人员被称为田埂上现代农机的“土专家”,天津市北辰区农机化推广站站长秦瑞海,工作三十多年,在田埂上谱写着北辰农机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赞歌。

  春播时节,北辰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秦瑞海正在帮助农户解决激光平地机的应用问题。

  今年五十七岁的秦瑞海,中等身材,黑瘦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九七九年中专毕业后,他就分配到了北辰区农机推广局,当时,拖拉机手紧缺,他成为一名拖拉机手,并承担着基层拖拉机驾驶培训的工作。一九八五年以后,逐渐从培训工作向农机设备的推广工作转型,一干就是三十年。秦瑞海说:“虽然那时候比较苦吧,但是确实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一定的作用,我总感觉还是比较高兴的,我总感觉虽然汗流的多了,农民轻松了,自己不就高兴么”

  秦瑞海结合北辰农业实际,积极联系各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引进、示范、推广先进农机技术。先后承担国家和市区科技项目三十多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农机具三千多台套,先后获得各级奖项二十多个。荣誉的获得是一种动力和对工作的鼓舞,荣誉的背后是一天天扎根基层、辛勤付出的结果,农户孙德虎说:“农机管理站这块对我们支持挺大,尤其秦站他们经常上我们这来,给我们指导这些操作这块和技术方面都给我们现场指导,我们刚成立合作社,我就感觉秦站这人挺好,我们缺什么机器就挺信任他的,给我们去联系厂家,给我们买这些农机具”

  秦瑞海既是农机推广的带头人,也是农民的贴心人。多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服务于农民,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北辰区九个镇、一百二十六个村都有他的足迹。“三秋、三夏”时,他带领全站科技人员吃住在乡村,服务在田间地头,每年下乡时间二百天以上。农户孙德虎说:“打我们建合作社来说,秦站没少给我们帮忙,我们有些机器买不到的,都是秦站给介绍这些,激光平地机啊、开沟机啊和播种机这些设备都是秦站给联系的。”

  设施农业的发展,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的应用成为推广的重点项目,秦瑞海带领队伍走进大棚,冬天,大棚里温度高,外面温度低,工作起来一会儿汗流浃背,一会儿又是透心凉,感冒是最平常的事,秦瑞海甚至开玩笑地说感冒就是是检验你工作没工作的一种方式。长期这样下来,加上吃饭没有规律,秦瑞海患上了咽炎、风湿、十二指肠溃疡,一直到现在,还是经常犯,想吃胖点儿也总是到不了一百二十斤。而他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耽误工作,他总是说耽误了农时,就是要了农民的命,就对不起农民。

  秦瑞海从不懂电脑、用一个手指打字,到现在精通办公软件,还经常上网关注最先进的农机推广技术前沿,积极和各大中专院校联系,向专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好地应用到农机推广工作中。二零一四年,北辰区大张庄镇雨农种植合作社一台微耕机的履带出现问题,绞在机器里弄不出来,农户把电话打到了推广站,当时正是六七月份,天气非常热,秦瑞海二话没说就赶到现场,穿上衣服就干活,五十多岁的人在大太阳下,三十多度的气温,把一个个小零部件拆下,重装,把整个履带重新复位,不一会儿汗水就把全身湿透了,脸上、身上和双手都是机油,学生高兆崧就在一旁给递工具,打下手,高兆崧说:“修的过程来说,对于机器,对于这些零部件特别的熟悉,这是工作了多年的老师傅才能有的手艺啊、信念啊、精神啊,值得我们学习,当时就我在,跟着挺感动的。”

  同事之间,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有一技之长,秦瑞海都会虚心学习,又总是充满长辈对于青年的关爱,从来没有以经验丰富自居,从不会端着领导的架子,学生宫帅说:“平常我们要出去干活之类的,无论是作业啊还是修东西啊、推广一些机具什么的,秦站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修东西第一个拿扳子就修,我们修东西都脏,不怕脏不怕累,而且那么大岁数了,一直就那么干下来的,三十年一直都是这么干。”正是这样的工作氛围让这个人数不多的农机服务小分队在全市农机推广系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三十多年来,秦瑞海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农民的信赖,更得到上级农机部门的认可,多年来获奖无数,设施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苜蓿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设施蔬菜土壤连坐障碍电处理技术示范项目分别获得天津市农机化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其中二零零八年获得的中华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被誉为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最高奖项。发表论文二十多篇,有两篇获天津市优秀农机科技作品一等奖。被评为天津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