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持续增强经济实力

18.12.2015  11:58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


西外环高速路进入项目攻坚阶段 记者何沛霖摄

   天津北方网讯: 盘点2015,回望整个“十二五”,我们发现: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完善的载体平台,是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持续加力的改革创新,是新区能够乘势而上的动力源泉。经过了“十二五”的积累,新区已经积聚了坚实的发展能量,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显著扩大,我们一定要继续用好国家赋予的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功能定位,不负国家重托,发挥好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的作用。

  临近岁末年终,虽是天气日渐寒冷,但滨海新区广大干部职工大干四季度、冲刺全年总目标的热情依然不减。截至11月底,新区范围内的各施工现场,建设进度捷报纷纷传来:天津铁路集装箱项目洞庭路至天津港中心站场标段线路目前已全部开通,整个工程推进完成近八成;临港铁路北区专用线工程(装卸场部分)即将完工并具备通车条件,可有效实现港铁联运……以一天也不能耽误的精神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正是滨海新区“十二五”的真实写照。

  交通先行不断完善载体功能

  盘点2015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又迈出新的步伐:京津城际延伸线暨于家堡枢纽站建成通车,塘沽火车站北广场改造同步完成投用;新区轨道交通Z4线、B1线、Z2线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目前正力促Z4线、B1线明年一季度开工;于家堡区域“三横三纵”和天碱区域“三横两纵”骨架路网形成,配套次支路网同步开通,新区核心标志区路网基本成型;启动了建设北海路地道、第二大街跨京山线桥一期工程;推进了西外环高速、津汉高速、津港高速二期等新区高速环线建设;加大服务街镇开发建设力度,基本完成徐太公路、洋苏公路维修改造,提升改造乡村公路70公里。(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自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新区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开放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近五年来,新区共开工综合交通设施项目约189项,其中已完工169项,完成投资千亿元。如今,滨海新区已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密集织就,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海陆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为滨海新区加快开放开发提供着强大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统筹发展持续增强经济实力

  “十二五”期间,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回望“十二五”,新区人忘不了那些轰轰烈烈万人会战的场面。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要求,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从南到北统一布局,从东到西统筹推进,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完善配套设施,边提供保姆式服务。东港口、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的新产业格局就是在这样持续的开发建设中形成的,1.5万亿元的总投资,带来了新区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今天的滨海新区,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更加突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新区经历了一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以上,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大台阶的经济高速发展期,极大地壮大了新区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安全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今年前三季度,新区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经济建设,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生产总值仍保持了13.1%的增长速度。

  深化改革厚植新区发展优势

  “近年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在重点领域有进展,在关键环节有突破,特别是行政审批、金融租赁、生态建设等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影响。”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综合配套改革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含金量最高的政策。“十二五”期间,新区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实施了两轮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全面统筹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找准经济体制改革与其它方面改革的契合点,注重解决区域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相衔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该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经济领域改革上,大力发展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集约节约利用,建立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在社会领域改革上,围绕“十大民生工程”,着力抓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五年深化改革的累累硕果,已成为新区“十三五”发展的新优势。

  去年5月滨海新区设立行政审批局,李克强总理9月莅临新区检查指导时对新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今年新区经验已在全市区县推广。今年5月,见证新区简政放权改革的109枚公章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集中行使审批权改革模式,已经产生全国影响。

  积极推进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新区是本市融资租赁业的主要聚集地。“今年以来,本市新落户的融资租赁企业业务规模非常大,注册资金非常高。截至9月底,本市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约占全国12167亿元的18.8%,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占全国39800亿元的32.7%,在国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租赁协会会长杨海田说。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成果,为新区成为北方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提供着坚实保障。

  “十二五”期间,新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美丽滨海建设,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红线,扶持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模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保护。推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美丽滨海·一号工程”,连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为新区成为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奠定基础。

  更为可喜的是,新区以“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民生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9月,“十大民生工程”60项重点工程竣工项目已达20余个,其中,教育项目竣工11个,卫生项目竣工2个,文化项目竣工1个,民政项目竣工3个,重点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其中今年内完成投资45亿元。“十大民生工程”项目的集中实施,实现了新区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