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战略机遇叠加 高新产业“钱景”诱人

13.12.2015  15:39

   天津北方网讯: 年关再临,又到人才流动的高峰季。面对战略机遇叠加,快马加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滨海新区在人才市场悄然发生着哪些细微变化,透露出怎样的信号?近日,渤海早报记者分别走访高新区、开发区等本市重要经济区域、周末人才市场,一探行情。

  企业薪酬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根据高新区2015年度薪酬调研结果显示,高新区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为8.6万元,10%的企业人均工资水平高于18.5万元,今年企业整体调薪比例为11.3%。

  开发区2015年薪酬调研尚在进行中,而根据去年的数据显示,开发区劳动者平均工资增长超过15%。

  薪酬也侧面反映出区域优势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程度。高新区2015年度薪酬调研结果显示,企业人事费用率最低的两个行业是生物医药业(9.9%)和新能源行业(10.3%)。企业百元人工成本利润额最高的两个行业也是生物医药行业(223.5元)和新能源行业(215.9元)。这两组数据表明,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行业人工投入产出比最好,也印证目前两大高新区支柱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行业在上升期、企业也都处于上升期,而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在这里也能得到更多机会。”高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都是高新区重点支柱产业,人工投入产出比数据都很好,在招商引资中,调研数据会增加外省高端项目入驻高新区的信心。

  开发区奥美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莉告诉记者,要想留住人才,企业要有合理且具备吸引力的薪酬体系。目前,企业正处于创业上升期,有100多位员工且较稳定,健全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及住房、餐费等福利补助制度十分重要。

  记者从两个功能区人社部门了解到,企业薪酬调研已成为每年各区劳动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薪酬体系。不少企业表示,高新区、开发区所提供的驻区企业薪酬调研成果,能够帮助企业全方位了解自身的薪酬水平在行业中所处位置,有效缓解区域内人力资源竞争,保证区域内同类行业的协同发展。

  有了薪酬标准,政府部门在稳定人才上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如开发区在薪酬调研基础上,还从2006年起,每年拿出财政资金补贴涨工资企业。

   招聘会探访

  福利全面和稳定的工作受青睐

  昨日周六,泰达人才市场又迎来一次招聘会,参展单位大约几十家,现场求职者千人左右,规模比往期减小。渤海早报记者走访发现,各生产厂家技工队伍更加稳定。与普通操作工相比,熟练技工仍是最受欢迎的群体。但仅提供较高的工资不再受求职者追捧,社保福利全面和稳定的工作更受青睐。

  与滨海新区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现场提供的岗位约八成以上分布在第二产业。在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展板上,展示着操作工、叉车工、焊工、注塑技术工等岗位。

  从招聘单位来源地看,开发区企业招聘不温不火,比如一家外企招聘操作工,要求本地户口,上五险一金,不管住,月工资2500-3000元。另一项叉车工的岗位,户籍地不限,上五险一金,不管住,但月薪也同样在3000元以内。倒是开发西区、空港保税区等“新兴”工业区域,不少企业前来“”人才,开出的价码更诱人。比如空港保税区一家电子企业招聘操作工,管吃住,上三险,月工资定在3500-4500元。另有两家电气、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别招聘操作工和焊工,除提供食宿外,月工资也在4000元左右,最高提到了7000元。

  招聘负责人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开发西区急需大量机加工、模具、冲压部门主管,车工、焊工、铣工、冲压工、磨工、电工、模修工、折弯工、激光切割工、氩弧焊工等普通员工,以及设计人员和CNC编程人员等。

  该负责人表示,开发区的企业经过多年经营,已具有相对成熟稳定的技工队伍,新增需求相对不足;而迅速发展中的开发西区、空港保税区等,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占了招工需求的七成左右。另外,往年开发区企业临近年底出现的工人离职潮,今年并未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员工人心求稳;而为留住技工队伍,企业开出的年终奖、十三薪等,也吸引着员工踏下心来,扎实工作。

  与以往求职者关注高薪相比,如今他们更加关注社保福利和工作稳定性。渤海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电子厂招聘临时工,开出了白班每天140元、夜班每天160元、免费住宿的条件,但是乏人问津。另外一家风电设备生产厂,更是开出了白班170元、夜班180元,根据工作绩效可涨至190元、230元的条件,但是应聘者寥寥无几。

  一位应聘者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这类工种虽然工资高些,但是社保福利差,有的工作环境还不好,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倒是另外一家国企招聘的办公室岗位,引来几位年轻求职者的关注。这家公司目前在工农村办公,提供月薪2600元,但上五险一金,未来还可转为正式员工。虽然明年公司即将迁往南疆港,但几位求职者仍然表示有兴趣,并预约了面试时间。

   人才引进

  政策机遇叠加吸引高端人才伴随产业集聚效应以及扶持政策的准确到位,滨海新区正在成为吸引培育高端人才的沃土。

  去年,天津泰瑞倍药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使他在滨海新区创业发展更加便利。作为本市首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2008年底,李勇在滨海高新区海外留学生创业园开始了创业路,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物和提供药物研发高端服务。提及当初选择滨海新区时,他指出滨海新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政府着力建设滨海新区,而且几大战略叠加,未来发展机遇非常好,另外新区本身的工业基础很好,还有就是人才充足,像高新区周围40多所院校能够产生人才集聚效应。此外,我毕业于南开大学,对这里也有一股深厚的家乡情结。

  滨海高新区出台一系列吸引政策,这些政策涉及税收优惠、资金支持、股权激励、住房补助、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形成了政策叠加。其中,对于高端人才,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税方面都有相应减免鼓励政策。

  马子喻是滨海新区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随着国内细胞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也进入到了规模扩大的上升期,需要吸纳高端人才充实研发团队,而此前较为繁琐的人才引进手续经常要让马子喻多次往返于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针对海归、外省人才、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在办理引进手续时需要跑很多部门,提交不同的表单,而有一些信息是相同的,办理时间有时候要2至3个月。

  今年6月本市实施全国首创的人才绿卡制度,马子喻办理相关手续跑服务大厅的次数大大减少。“先到人才绿卡相应网站填写好个人信息,再准备好相应的材料,然后到办事大厅办理业务,像以往至少要几个月才能办好的异地调动手续,10多分钟就能办结。

  近半年来,马子喻已协助公司3名高层次人才申领到了A卡。其中一位持卡人、中源协和战略规划专家张宇告诉记者,包括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就学、人才公寓入住等服务都能通过绿卡实现。

  马子喻告诉记者,现在薪酬并不是吸引人才落户的最主要因素,高端人才进来,首先要看这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然后优先选择行业内最领先的企业,而企业也要能为其提供能实现自己研究方向的平台。而这类企业正在滨海新区加速集聚。

  近5年来,开发区每年动用3%可支配财政收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截至目前,高层次人才总量已超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