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杂志4月25日刊发消息:「新型企业家」是打造创新生态最宝贵资源

25.04.2018  17:53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而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新的直接推动者。”《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实施细则》近日出台,作为牵头单位之一的天津市科委,负责其中的“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
  日前,天津市科委党委书记、主任戴永康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就如何贯彻落实“津八条”,开展“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作了解读。 他表示:“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的实施,赋予了“新型企业家”荣誉感和带领企业创新发展的使命感,提升了企业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提高了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开拓了企业家国际视野。”
  ────
  记者:《实施细则》中明确“新型企业家”选拔培养工作由市科委具体组织实施,市科委是如何具体落实的?
  戴永康:“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是《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十大人才工程之一。我委作为主承担部门,目前已累计组织了六批“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的选拔培养工作,入选企业家达887人。这项工程的实施,为我市培养了一批精通现代管理、崇尚自主创新、善于开拓市场的高素质企业家,也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认可和好评。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2018年,为认真贯彻落实“津八条”,实施好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了《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实施细则》。其中,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实施细则》明确,从2018年开始,将“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与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的第二层次企业家培养计划进行有效衔接,已入选“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的入选人才,全部纳入“111”工程继续跟踪服务。同时,“111”工程中的“新型企业家”培养选拔工作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支持范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再对申报企业家有年龄限制(原申报条件要求年龄不超过55周岁);二是加大对青年企业家的支持力度,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申报人,放宽企业经营条件(包括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研发投入强度);三是拓宽组织申报渠道,除各区(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外,增加了企业上级单位(集团公司)这一申报渠道。
  
  记者 新型企业家”的申报要求有哪些?对入选的“新型企业家”又有哪些扶持措施?
  戴永康:“新型企业家”申报范围,以我市重点培养的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国家和市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主,兼顾成长性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申报“新型企业家”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人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所在企业条件,上一年度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或近两年年均增长在20%以上,或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处于有效期内的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产业化或为社会提供服务;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大于3%;在细分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十名。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下(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人,企业申报的经营条件可放宽为,上一年度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大于2%。
  对于“新型企业家”的入选人才,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颁发《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新型企业家”入选人才证书》。同时,市人才发展基金会按照每人4万元标准给予资助,其所在企业按照不低于4万元的标准予以匹配资助,主要用于入选人参加各种国内外研修、培训等活动。市科委会组织每位入选人才签订《天津市“新型企业家”资助协议书》,作为经费资助、跟踪服务及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另外,市科委会根据入选人才的需求,每年举办“新型企业家”大讲堂、高级研修班等各类培训活动,还会通过“新型企业家”网络信息平台、微信等互动平台,为企业家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培训信息等,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新型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事迹,扩大企业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另外,市科委今年初制定出台了《天津市科委落实〈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企业家”创新政策的聚焦,从支持市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对企业家按当年综合贡献给予奖励,帮助企业家提品质、创品牌,引聚高端人才来津创办科技型企业,帮助民营企业申报职称等多方面,提出对企业家的支持措施。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对“新型企业家”的各类培训服务,能具体谈谈有哪些工作举措吗?
  戴永康:组织面向“新型企业家”的各类培训研修活动,是市科委在过去几年推动“新型企业家”培养工作中非常有特色的工作举措。围绕“新型企业家”培养,市科委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培育平台体系。截至目前,由市科委主办,依托“新型企业家”培养基地等服务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企业家活动累计170余期,企业家报名积极踊跃,学习热情高涨,累计参与近万人次。
  一是搭建“新型企业家”交流沟通平台。先后组织了300名企业家赴深圳、杭州、苏州等先进地区、部分自创区和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学习;组织了200余名企业家开展企业“互看互学”活动,相互观摩学习,活动获得了企业家普遍认可。
  二是构建“新型企业家”学习研修平台。充分发挥市科委整合高端专家资源作用,为企业家举办了27期企业家大讲堂活动。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型企业家”培训基地,开办了“新型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先后组织企业家参加中关村国际化大讲堂、“新型企业家”知识产权培训班、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等,多名授课教授被企业家聘为企业顾问,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构建“新型企业家”高端对话平台。组织企业家参加中国科技创业人才投融资集训营(京津冀专场)活动,与国内外一线创投机构进行了面对面对接;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共同举办“对话达沃斯创新与变革”高端论坛、宏观经济前瞻高峰论坛等活动,帮助企业家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明确发展方向。
  四是构建“新型企业家”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建立了“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材料,供企业家了解学习。建立“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为“新型企业家”提供新闻资讯、政策咨询、培训信息等。引导各区建立“新型企业家”俱乐部等交流平台,组织高端培训班、论坛、讲座等活动。
  
  记者:“新型企业家”对天津的创新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戴永康: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理念、敢于担当、引领方向的企业家,是我们天津打造最具活力创新生态的最宝贵资源。在“新型企业家”的带领下,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
  从科技型企业发展看,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9.6万家,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达到4200家,其中70%的科技型企业、85%的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总量达到4093家。截至2017年年底,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全市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77%以上来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占比达到近70%。以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实施169项重大创新项目,认定和支持“杀手锏”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超过1000项。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组建50家“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用”合作长效化、组织化、网络化模式,在引领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企业家队伍看,我们有一批“新型企业家”成为行业领军人才,进入科技创业人才“国家队”。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24名“新型企业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9名“新型企业家”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84名“新型企业家”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人数逐年增加。“新型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在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建立创新平台。目前,全市“新型企业家”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181个,组建工程中心的企业达到60家,6家“新型企业家”在企业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都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撑。另外,“新型企业家”国际视野不断扩大,带领企业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模式。“新型企业家”积极带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大企业的海外研发平台。全市认定的20家“国际科技合作企业”中有12家是“新型企业家”所带领的企业,占到总数的60%。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推出52项举措 开展6大暖心工程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东丽区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