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药可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力

30.03.2015  21:31

      植物病毒病是危害较大、防治较难的一类病害,也被称为植物“癌症”。传统的抗病毒药剂,大都以钝化侵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抑制其对植物细胞的干扰破坏能力为主,但药剂的持效期较短,药效也不太稳定。随着农药行业研发创新的不断进步,科技工作者已经找到另一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该类药剂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功能,可以更有效地防控病毒性病害。这类植物免疫诱抗农药的应用已经成为绿色防控病虫害的一大亮点。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新型的病毒病防控农药有哪些独特之处。

      毒氟磷

      毒氟磷专利权归属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李卫国介绍,毒氟磷为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的新化合物,持效期长达10-15天,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通过作物叶片的吸收,可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破坏病毒外壳,使病毒固定而无法继续增殖,有效阻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毒氟磷作用机理独特,不仅主动防御,还能促进生长,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因子,促进根部生长,恢复叶部功能,降低产量损失。由于毒氟磷是以绵羊瘤胃中的氨基磷酸酯类化合物为先导仿生合成的化合物,对作物高度安全,对蜜蜂、家蚕、鱼、鸟等非靶标生物高度安全,可在番茄等农作物上应用。

      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甲醚植物源杀菌剂不仅能直接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同时还能激活植物主动免疫系统,抑制病原菌形成,使得作物免受病原菌的侵害,达到防病的效果,具有植物抗病诱导剂的典型特点。

      与化学农药相比,大黄素甲醚抗药性风险低、活性高、用量少,每亩用有效成分仅0.15-0.3克,防病效果好且稳定,杀菌谱广,对白粉菌、丝核菌、炭疽菌等10余种重要病原菌有杀菌活性。毒性低、降解快,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8天,低残留,基本无施药采收间隔期,是化学杀菌剂的理想替代产品,特别适合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生产,已经获得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

      6%寡糖·链蛋白

      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和植物抗性机制,一种由植物免疫诱抗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科学配伍的新型蛋白质生物农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生物农药。

      植物病毒专性寄生,在植物体内增殖,造成植物畸形生长或叶片黄化,一般化学药物很难破坏病毒粒子的结构,而蛋白质生物农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当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接触到植物表面后,可以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相关酶活性,激活植物抗性系统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作用方式独特,既可抑制作物体内病毒的基因表达,控制其繁殖,还可通过细胞活化作用,修复受害植株损伤,系统防治病毒病。同时可激发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使其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等,诱导植物产生多重防御反应,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起到抗病防虫作用。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可采用浸种、拌种和包衣,提高种子发芽率,使秧苗生长健壮。可以稀释1000倍进行叶面喷雾,还可以采用冲施、穴施和灌溉使用。经过实验推广,在番茄等作物上防治病毒病效果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