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让优质小站稻香飘万家

14.06.2018  10:31

  初夏的一场喜雨,让津南区3万多亩稻田生机勃勃。

  在小站镇会馆村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分外喜人,村负责人郑加林满面笑容。

  会馆村非比寻常,跟小站稻有着特殊关系。村中周公祠内供奉着淮军盛军主将──周盛传和周盛波兄弟塑像,当年他们在小站地区率兵屯垦种稻,让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的小站稻扬名天下。

  郑加林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缺水等原因,村里不再种小站稻,村民们感到非常遗憾,觉得对不起先人。没想到,在市、区、镇大力支持下,村里恢复种植小站稻,成立了合作社,小站稻开始起死回生。

  津南区农技中心负责人郑宝福说,作为小站稻发源地,津南区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同时,积极打造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全面振兴小站稻,加快育种成关键。

  小站稻的核心是好吃,新品种追求高品质。

  “去年,我家种的是天津原种场新选育的‘津原E28’,口感好,香气足,售价高,千亩稻谷多卖了10万元,今年种的还是这个优种!”水稻种植大户刘树岭笑着说。

  天津原种场育种专家于福安介绍,“津原E28”主打高品质,是国产优质食味米,蒸出来的米饭清香扑鼻,获得了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今年,他们又新选育出了3个优质新品种:津原77、津原97、津原985,也是注重食味,即将接受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于福安说,为多赚钱,不少稻农都喜欢种高产品种,为防治病虫害,农药需求量很大,不但加大了种植成本,让稻米品质下降,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为彻底解决这个顽疾,他们正在开展抗逆性新稻种选育,通过增加水稻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让小站稻更好吃、更安全。

  最近一年来,一种名叫“金稻919”的小站稻新品种,业界惊艳!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刘学军介绍,以往,有些杂交水稻品种产量高,但口感较差。为提升小站稻品质,他们育种时,在注重高产的同时,特别注重口感,让小站稻恢复过去的美味。“金稻919”,食味清香、晶莹剔透,完全能跟日本越光稻米相媲美,已成为目前国内优质高端米代表,全面提升了小站稻品质。下一步将继续在优质上探索,特别是针对过去小站稻在盐碱地生长的特点,加快选育出耐盐碱、更好吃的小站稻。

  全面振兴小站稻,高标准设施加快兴建。

  在市农科院水稻新品种选育基地,正在规划兴建一座大型智能化育种车间。项目负责人苏京平说,育种车间将采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模拟自然气候特点,进行智能化选育,让小站稻品质更佳。该项目市财政划拨1900多万元专门支持。

  “小站稻新品种要推广,繁种很关键。今年5月,市农委、市财政局批复兴建稻种加工仓储中心,总投资961万元,建成后稻谷可直接烘干,不再受潮湿天气影响,年产优质小站稻种将达到250万公斤。”于福安高兴地说。

  全面振兴小站稻,良种南繁基地加紧建设。

  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孙书宜介绍,在北方选育水稻新品种,往往需要7—8年;而冬季到阳光灿烂、天气温暖的海南三亚选育,可缩短三分之一的育种时间。过去,一些育种单位在当地也建有一些小型育种基地,但规模普遍较小,实施简单,不能完全满足育种需求。

  孙书宜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规划在海南三亚兴建南繁基地,规划总面积700多亩,总投资9000多万元,目前,相关地块租赁合同已签订完毕,正在加紧规划兴建配套设施。新建的天津良种南繁基地,稻田育种面积增大了,还配备先进的育种科研设备,新品种选育将大大提速。

  全面振兴小站稻,种植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市种植中心粮经处负责人徐廷民说,全面振兴小站稻,良种是关键,田间管理也十分重要。

  今年我市小站稻育秧、田间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面推广水稻基质育秧,让秧苗又壮又健康;统一开展绿色统防统治,有效防治病虫害;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稻蟹混养、稻鱼混养,生产有机稻米。今年我市小站稻种植面积50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到30万吨以上,优质小站稻将香飘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