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 全方位注入智慧因子

28.01.2015  20:33

  以基础性指标、信息化指标、支撑性指等三大指标与其他城市标比拼中,广东江门的城市“智慧”在全国列第49位,在广东排第7位。近年来,江门不遗余力推动各领域向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以技术的革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农业为例,农民借助现已搭建起来的农业信息网络,获取信息,开拓市场,改进种植、养殖方式;农产品溯源体系,让每个农产品的“身世”清清楚楚,消费者一扫二维码可知产品的“来龙去脉”;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真正迈向智慧化、精准化,实现一部手机管理几亩田或许不再遥远……江门农业领域的智慧因子正不断衍生。

  基础

  农村信息直通车平台覆盖全市行政村

  记者从江门市农业局获悉,江门市早在2000年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去年年底,又成功通过申报,成为第一批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市。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据悉,自2009年8月起,江门市农村信息直通车信息平台正式启用,至2013年底,该平台共发布涉及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共30179条。同时,该平台在2013年12月已在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探索应用江门市农业信息直通车查询系统,在82条村建立直通车信息服务终端和液晶显示屏。

  “信息直通车”开进了农村,打通了农民接收最新信息的渠道。而在农业信息化服务方面,江门搭建了专门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支援农业信息网,开通了专为上千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据统计,2013年全市回复咨询电话高达657人次,网上回复34条,各市、区涉农财政补贴信息咨询窗口回复320条。

  应用

  溯源平台智慧化 菜市场搬进视频

  目前,市民在超市中购买部分农产品,可通过扫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看清农产品的“来龙去脉”。如若有关注第四届农博会的市民会发现,在去年的展会上,江门市农业局公开展示了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展示平台。

  据悉,江门于2014年起以“三品一标”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切入点,对农产品溯源平台进行初步探索,目前已有27家企业59个产品纳入这一溯源平台中。

  据介绍,农产品溯源平台是借助于标准数据库对每种农产品进行身份标识,通过二维码技术记录该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并将上述流通信息储存在溯源数据库中,使得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变得透明,帮助农产品企业监控和记录生产、加工、包装、检测、运输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和人员配备最优化,并把溯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查询等途径实时呈现给消费者的综合性管理和服务平台。

  记者打开该平台看到,部分农产品已建立溯源档案,如以鸿豪蛹虫草子实体为例,溯源档案中包括了其产品的上下市时间、产品规格、用途、生产基地信息、如何作业培养的农事记录和图片以及产品的商标号、质量认证等详细信息。消费者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弄清产品的“身世”。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对搭建溯源体系前期的信息采集、记录、录入、整合、发布等工作已做大量筹备工作,下一步,将以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展示平台为基础,着手设计较完善的溯源体系,并陆续在更多企业和农产品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的“身份”更加透明化,也便于政府部门以更智慧的形式监管农产品的质量,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以保障。

  互联网技术不仅让农产品的监管更具“智慧”,也让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到“菜市场”买菜。据了解,2012年江门已出现一个借现代化的音、视频直播对讲技术,为顾客提供虚拟菜市场购物场景的新型网站平台—江门市金佣网。该网站是五邑地区首家进行网上销售生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是中国首个能够进行网上视频对话交易的电商平台。

  记者点击进入该网站,即看到其首页展示各类蔬果、肉类、水产商品,进入叶菜档视频摊位,即可实时观看并选择档口的叶菜产品,还可实时称重,截图作证,避免“货不对板”问题。消费者既可以通过支付宝、POS刷卡付款,也可以采取货到付款,实现真正不带钱包不用出门轻松逛菜市场。

  未来

  物联网联姻农业 手机实时监控农田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空心化现象与日俱增,如何以现代化的技术来实现高效的农业种植与管理?近日,记者从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悉,该学院正研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以新技术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真正的智慧农业,并迈向精准农业。

  记者在五邑大学见到智慧农业监控系统样机,一块小小的主板,上面有多个传感器组合,咋一看不觉得有何特别之处。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廖惜春教授向记者介绍,将样机放置到农田中,其可实时监测农产品种植地的土壤、水源、环境质量以及重金属情况。“传感器检测到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如果缺水到了一定程度,系统会向管理员的电脑或手机发出警报。”据廖惜春介绍,该样机既适用于大棚种植,也可用于大田,现有样机的通信范围为700米。“应用到实际中需要根据农田的面积,放置适合数量的监控机器,即可对整片农田的实时监控,再加一个能够连接网络的上位机,即可将所有的信息集合起来,传输到电脑或手机上,实现一部电脑或手机掌握农田的实时信息。”

  据悉,该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去年已参与江门市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金奖,下一步,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寻找企业合作,将样机放到实地试验,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适,日后技术成熟后,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除了智慧农业监控系统,廖惜春教授还透露,目前,该学院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淡水养殖鱼塘监控实验,“据统计,江门的淡水养殖面积接近100万亩,但水产养殖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鱼为什么会无故死了,池水是否该换了,都凭经验。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做出与智慧农业监控系统类似的样机,并到实地进行实验。”据廖教授介绍,现在已可以达到监控水的温度、ph值、水中的氧溶解度、微生物等。

  “例如每年的夏季雨水较多,我们可以设置警报指数,如,当鱼塘的水超过90%时,传感器监测到后,通过上位器,将信息传递到管理员的手机,管理员可立刻根据传来信号的编码,找到是哪个鱼塘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隐患,避免损失。”廖惜春说,“将物联网应用到农业中,可以让种植、养殖出来的产品更安全,且质量更有保障,实时的监控还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跟踪溯源,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可立刻调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找出原因。”

  记者注意到,国内现在不少城市都在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如山东的“大棚管家”、“智慧稻草人”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惠州也开始在蔬菜大棚中安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于这股智慧农业热潮,廖惜春表示,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产业发展要求,江门已起步迈向智慧农业,未来的农业将向智慧化、精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