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实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 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天津北方网讯: “你看这两个样品袋里放的分别是未处理和已处理的土壤样品,未处理的湿润而刺鼻,已处理的则干燥而无味,可以作为建筑用土。”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博士马建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是我国老化工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大批化工企业的外迁,一批遗留的污染场地,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存在影响。作为市科委去年起实施的“科技支撑美丽天津”示范工程项目之一,“典型化工污染场地热脱附修复示范工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建设生态城市和美丽天津提供了技术支撑。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本市近郊一处存在化工污染的场地,项目负责人马建立正带领团队进行污染土壤的常规监测。马建立说:“我们前期对全市典型工业企业污染场地都进行了现状调查,在充分了解全市化工污染场地的污染特点、特征污染物类型后,选择了一处污染场地进行土壤修复技术的工程示范。”
记者在修复场地上看到了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整个污染场地占地600亩,经过土壤勘测,我们选择了污染状况较为严重的一块场地做示范工程,盖了这座大棚。”马建立说,“这里之前是一处排水沟,工厂产生的废液都直接排到这里。”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棚中的污染土将通过自动进料口进入土壤热脱附装置。土壤中大部分污染物是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它们的汽化点大多集中在300摄氏度左右,我们通过热脱附装置可以将这些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而剩下的土壤也不会被破坏,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分离出来的气体经过多级净化达到安全排放标准。我们的处理装置都是全封闭的,可以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环保。”
据了解,该项目于去年12月底正式开工,经过不断调试改良,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从一开始的每天5平方米提升到现在的每天50至10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成功处理污染土地2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