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玉溪”开工建设 将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8.11.2016  04:33

  11月16日,云南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玉溪东风广场举行。

  据悉,此次集中开工的建设项目包括玉溪大河上游汇水分区海绵工程项目、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工程项目、玉溪大河以北片区海绵工程项目和老城片区海绵工程项目,总建设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80亿元。

  按照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城市防涝标准30年一遇

  据了解,玉溪中心城区平均年降雨量仅为909毫米,但蒸发量却是1624毫米,属于高原季风干热气候,是一座缺水型城市。今年4月,玉溪市正式成为了成为云南省唯一、全国14家海绵城市试点之一。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帮助玉溪在下雨时吸水储水,在干旱时放水用水,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调节气候。

  据介绍,整个工程建设理念为将沙沟河和金水河南段流域打造成为“渗-蓄-滞-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居民楼安装绿色屋顶,将屋面雨水通过雨水桶收集后,与通过可渗透路面收集的雨水一起渗入地下蓄积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然后用于绿化浇灌、道路浇洒等弥补城市用水的缺口,如果雨量过大或蓄积水量超载,将汇入至城市水网排出。

  项目建成后,将把雨水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利用和排水密切结合,通过有效的地表渗透,依靠“自然积存”达到消峰调蓄、控制径流量的目的,利用自然净水来减少污染,实现水质改善和水的有效循环利用,将有效解决雨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保障老城区城市用水安全,确保雨水利用率达10%,城市防涝标准30年一遇,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PPP模式化解资金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开工的4个项目均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作。按照相关规定,成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可连续3年得到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获得补助基数10%的奖励。

  此外,玉溪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海绵玉溪”的建设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专家表示,玉溪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在运作模式、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等方面,对云南乃至全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