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延安·张瑞琰庄稼地里抓鬼子 唱歌鼓舞士气

03.09.2015  10:52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天津北方网讯: 86岁的张瑞琰老人,现在还特别喜欢“老歌”,特别是那些跟“打鬼子”“庆胜利”有关的歌。因为,在“打鬼子”的年代,老人不仅当过炮兵,还做过文工团团员,那时就是用歌、用快板做宣传。那时候,唱着歌能鼓舞士气,现在,唱起歌就想起往昔。

  1929年出生的张瑞琰老家在江苏省宝应县。1944年8月,刚刚满16岁的他,在江苏省泗洪县(那个时候叫泗南县)加入了新四军四师抗大四分校。抗日战争时期,泗洪被称为“淮北延安”,是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皖东北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张瑞琰和他的战友们浴血奋战,给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老人现在还特别怀念当年的战友情,他说:“那时候,在部队里,战友们就和亲兄弟一样,大家都互相爱护。我刚刚参加战斗时,什么都不会,老班长就手把手地教我使用武器、给我讲很多革命道理,告诉我怎么才能又准又快地消灭敌人。记得有一次参加战斗,我们的部队遭到了鬼子的炮轰,我当时没有经验,附近的老兵就把我摁下去,一同趴在地上,躲过了敌人的炮火。我还能记得,硝烟散去后,老兵满脸的尘土,还对我露出了微笑,我们部队里好多战友,在一次次战斗中受伤了,牺牲了……他们冲锋时的呼喊,有时候还在耳边,他们倒下时,还不忘告诉后边的兄弟,狠狠地打鬼子。”想起浓浓的战友情,老人还是热泪盈眶,无比怀念。

  张瑞琰当年所在的新四军四师抗大四分校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在豫皖苏边区平原游击战争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成绩非常显著的一所分校。学校共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为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老人讲述当年抗战时的情形,还记忆犹新:“我当年在炮兵团,参加过几次行动,那时当炮兵可神气了。不过,大炮不是总能打的,我们更多的还是灵活游击战。在庄稼地里打鬼子,和他们斗智斗勇。鬼子在前面跑,我们就在后面追……我们多次抓住鬼子的哨兵,向他们逼问敌人的战备情况。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张瑞琰老人得到了很多荣誉。来看望老英雄的人很多,老人也愿意把他的经历讲给更多的年轻人,“我年纪大了,不能继续工作了,但我始终盼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不再经历战争,老百姓都能好好地享受现在的和平生活!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