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微信公众号何时有公信力?

04.08.2015  13:22

   天津北方网讯: 微信问世短短3年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据有关数字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微信公众号总数将近千万,日均增长量达到1.5万个。微信公众账号在方便、开阔人们视野的同时,其海量信息的背后也暗藏着各种风险,充斥着谣言、欺诈以及各种“神帖”。

  公众号推送,朋友圈刷屏。有些信息或骇人听闻,或利益诱惑,或为博关注。曾被广大受众拥护、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微信公众号面临着信任危机。在“问题”公众号的“袭击”下,一些公司、集体、个人遭受了损失,同时社会舆论环境也受到了破坏。公众号都有哪些乱象?其背后面临着哪些困局?如何对公众号进行治理?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微信平台非法信息一度高达信息总量8%

  乱象纷呈治理步伐一路收紧

  从事科研工作的刘先生关注了数十个微信公众号,在他看来,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应该是严肃的,可近年来,一些公众号的表现却让他大跌眼镜。

  前段时间,一条《以爱之名,那个叫李红的女孩,10年了,我来找你》的微信在刘先生朋友圈被刷屏,事后证明,这个感人至深的寻找初恋女友的故事,竟然是一个“全国体”谣言。

  今年上半年,刘先生注意到,他关注的某公众号推出的一则关于肯德基使用“6翅8腿”怪鸡的消息迅速蹿红,令他身边不少朋友产生了疑虑。6月初,肯德基公司正式发声,将首批10个涉嫌造谣的微信公众号告上法庭。

  公众号到底怎么了?我们还能信吗?刘先生有些困惑。

  事实上,微信公众号的乱象早已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微信平台的非法信息一度高达信息总量的8%。去年5月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治理。

  去年6月7日,微信官方团队发布,继续打击微信领域商家过度营销行为,采用技术+人工举报的方式,对集赞行为进行全平台清理和规范,微信公众号如果发现有4次集赞行为将永久封号。宣布针对公众号通过红包、抽奖等方式诱导用户将内容分享到朋友圈,一经发现或被举报,相关消息将被拦截,且永久生效,严重者甚至会对域名、IP地址、公众号进行封禁。

  为进一步清晰即时通信工具信息传播底线,去年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俗称“微信十条”,这一规定的出台被誉为即时通讯工具的“成人礼”。该规定从主管单位、互联网行业、服务提供者、使用者等方面作出规定。最引人注意的是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将实行“后台实名制”,并对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作出资质规定,只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

  今年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再次查封了包括“中纪委巡视组”“地方巡视组举报平台”“人民曰报”“路边社”等在内的17个微信公众号。

  管理措施一路收紧,但仍然遏制不住乱象纷纷。作为自媒体的代表,很多微信公众号自诞生之初便与利益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在如何创造更加隐蔽的盈利模式上,可谓煞费苦心。经过采访记者发现,制造传播谣言、过度营销、山寨泛滥以及抄袭成风是困扰公众号最突出的问题。

   盘点微信公众号乱象——

  四大顽疾:谣言、营销、山寨、抄袭

   1

  顽疾

  造谣传谣博眼球、涨粉丝、做广告

  6月17日中午,“天津妈妈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天津抢孩子高发地点!为了孩子,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文章。文章中列举了万新村、土城、东站后广场等11个地点为抢孩子高发地。此文一出,在朋友圈内被大量转发,短短两三个小时阅读数量就达数万,一时间,引起津城许多市民的恐慌。

  当天下午,天津市公安局马上着手调查,经核查后认定,该微信公众号公开造谣。“天津妈妈网”责任编辑曾某某则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10日。在被警方传唤后,曾某某表示,之所以选这样的内容作为头条,是因为能提高微信的点击率,而这是公司对他们的要求。

  事实上,不只是“抢孩子”,“人造猪肉”“饮料搅进去了肉毒杆菌”等谣言也都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仔细留意,不难发现,这些谣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大众十分关心的话题,一看到,就能够直戳人心。

  “一看到说有抢孩子的心里就害怕,害得我们都不敢让老人带孩子出去。”家长刘晓茜女士直言。采访中,一些市民也表示,刚看到这些不实信息时,他们都会选择相信,觉得是好意提醒,而当警方辟谣后,他们觉得很纳闷,不理解编造这些谣言有何意图。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博眼球”的方式达到“涨粉”、赢得点击率的目的。一位经营公众号的李先生开诚布公地对记者说:“当一个公众号的粉丝达到5万的时候就可以申请流量主,流量主可以在每一篇文章的底部加上商家在腾讯投放的广告,而后根据粉丝的阅读量及点击量从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中获得收益,一般来说,点击量越高广告收入也就越高。”此外,当一个公众号拥有足够多粉丝数量的时候,一些商家还会主动找上门做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这时的广告费用更高。也就是说,在博得点击量的背后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赚取更多的广告费用。

   2

  顽疾

  过度营销推送“伪科学”借机盈利

  与获得点击量赚取广告费用类似的是,还有一些公众号打着科学、养生的旗号来博得订阅量,而当人们关注后,发现进入了一个广告推销的平台。

  “有一次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跪膝,意想不到的好处!放到朋友圈大家会感激你!’的文章,就打开看了,因为到我这个四十多岁的年纪,就很在意养生了,尤其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就特别吸引我。阅读后,我看文章说的头头是道,也挺让人信服的,于是就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可关注后发现,推送过来的都是瑜伽用品的广告信息。”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除了养生知识、心灵鸡汤,微信上还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文章,比如:榴莲致癌,大蒜能检测地沟油、果壳煮水能根治糖尿病,自制酵素既能瘦身更能抗癌等,虽然这些都被相关专家一一辟谣,但出来类似的文章还是会得到大量的阅读、转发。

  “在朋友圈卖东西,怎样增加定向推送的人群,让更多的人看到所卖的的物品,发布‘伪科学’的文章就是一种方式,因为现在人们都很注重养生,这样的文章必然会得到更多关注。”开微店的张先生对记者说。他透露说,制作并发布各种所谓养生信息以获得用户关注已经成为一些微店惯用的营销手段。市民细心留意不难发现,很多养生文章的结尾处都是让人们关注此公众号,以便获得更多的养生内容,而当人们真正关注后,发现收到的都是广告信息。

  “上个月,在关注的一家公众微信号里买了一些代购的澳洲保健品,可买回来一看,包装脏兮兮的,连个生产日期、保质期都没有,根本不敢吃,白花钱。”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她说,本来是看了篇文章,稀里糊涂地就搭上了钱,买的东西觉得质量有问题,也不知该怎么维权,只能认倒霉,以后再也不在朋友圈里乱买了。

   3

  顽疾

  山寨泛滥“”名牌敛财事半功倍

  “福利!跑男同款有风险,真爱剁手需谨慎!动动手指,跑男亲笔签名棒球帽就是你的!”不久前,市民周女士在添加“奔跑吧兄弟”后,突然弹出这样一则消息。出于好奇,周女士随即点开,发现里面竟然是销售跑男同款棒球帽、运动服、手提包的广告。更让周女士吃惊的是公众号里销售的商品价格区间相当大,从百元入门级的棒球帽到4980的铆钉包再到789万的豪车,只要是节目中亮眼的商品都能找到。

  “我是喜欢看这个节目才加了这个号,可看到里面除了中奖,就是卖东西的,我就有点怀疑,正规的节目公众号怎么可能卖东西呢?”周女士对记者说。

  为了验证周女士的说法,记者打开手机微信,在添加好友一栏搜索微信公众号“奔跑吧兄弟”,马上弹出8个相关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不仅名称相同,个别头像、图标也几乎一模一样。记者挨个关注后发现只有一个账号主体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其他都是一些广告公司注册的,里面大多都是在售商品的广告,其中有运动用品还有鲜花配送等。除此之外,还有从未发送过消息的“僵尸号”。

  不只是热门节目,如今山寨公众号侵蚀各个领域。今年年初,“一条”“视觉志”“商务范”等遭到了一些“小号”的恶意抢注;还有一些公众号假冒党政机关或媒体名义发布虚假信息。不知不觉间,商标恶意抢注、以假乱真……这些原本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侵权行为开始在微信平台衍生出新的形态。

  “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了一条生财之道,粉丝众多的大V更是一些人眼中的‘摇钱树’,于是个别公众号开始投机取巧,‘傍’权威公众号发布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官方微信负责人,他表示,作为他们来讲,很担心被“山寨”,一旦这样,很影响他们用心打造的良好形象。

   4顽疾

  抄袭成风“1人原创,99人抄袭

  周先生是某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员,他坦言,抄袭之风盛行已是微信朋友圈里的痼疾。他说,一些公众号堂而皇之就通过“拿来主义”的方式窃取他人的文章,一个字都不动,直接署上自己的大名供人阅读,有时甚至连图片、LOGO一起“拿走”,还有收敛一些的,则是简单改改文章地名、人名等信息,改头换面后再署上自己的名字,毫不脸红地发布出去。

  “一些公众号根本不具备原创的实力,即使是一些大V,要不断更新内容,也颇为吃力,那要保住粉丝‘眼球’怎么办?肆意抄袭就成为最简单易行、成本又最低的方式。”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微信公众号的抄袭现象有多严重?微信朋友圈里流行一句话:“1人原创,99人抄袭。”在我们每天阅读转发的大量文章里,真正的原创内容占比很小,抄袭内容则占据绝对比例。  

   专家观点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孙卫华:

  五路分兵可治乱象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会经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不仅微信如此,网络的各种应用包括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客等最初都面临过相似的问题。因此,不必谈微信之乱象色变。

  包括微信在内的乱象丛生基于以下几种原因:新技术革新日新月异,信息的采集和传播从垄断和专业化走向分散和平民化。几乎零门槛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导致几乎所有的新媒体用户都成为实实在在的信息采集与传播者。这样的一种态势导致了“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谁能有效地攫取吸引到用户的关注度,谁就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的成功者。为了吸引注意力,炒作、欺诈也成为信息传播常态。

   如何治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促成良性氛围。由于微信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就像当年的微博一样,乱象丛生经常是一种新事物诞生后的常态。但市场通常会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规律和机制。长而久之,消费者和受众会用脚投票。基于此,外在的管制必要但不能过分,否则,会扼杀微信的活力。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可以辅之于一定的引导与管理手段。比如,鼓励专业媒体开设公众号平台,培养专业的意见领袖,利用专业媒体的客观和真实性有效实现舆论引导。 

  提高谣言和商业信息欺诈中的微信运营商的责任分置和追究,此举可以提高微信运营商作为第三方平台监管和过滤的自觉性。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微博管理中对谣言转发次数超过500次的处罚规定,有效遏制了谣言在微博上的滋生与蔓延。微信的管理也可参考如此方法。总之,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 

  对微信公众号加强管理,可采用鼓励实名认证的方式,以降低匿名状态所导致的种种不确定性。

   治理混乱难在哪?举证难

  今年夏天,很多瓜农非常无奈,辛苦了近半年,原本美好的增收梦破灭了。一位瓜农告诉记者,往年本地西瓜最低零售价1公斤可以卖到近2元,可今年市场价一直徘徊在1元左右。瓜农们把原因归结为微信上各种关于西瓜的谣言,这些谣言不仅扰乱了视听,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我真想去法院告他们!但大家都觉得我是痴人说梦,认为这种官司根本不可能打赢!”一位西瓜大户对记者说。

  记者走访天津市诺信律师事务所律师任伟,任伟说,网络维权对于农民来说确实很难。主要体现在举证难,这几乎成了受害者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通过调取公众号的关注度可以证明其侵权行为的程度以及影响范围,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把那些涉嫌侵权的微信公众号收集齐全是件很难的事。

  任伟说,一般涉及网络侵权,需要对对方侵权证据进行公证保全,由于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即时性,有可能帖子发过一段时间后就删除了,那么在保全时就很难找到侵权发生的证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诸如此类的侵权行为很难证明与损害结果的因果联系,而且,即便可以定性为侵权责任,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权利人需要付出大量人力以及时间成本,最后的结果,损害赔偿的数额也很难得到认定。

   违法成本低

  某微信公众号因抄袭他人文章,被原创作者告上法庭;某公众号未经他人授权,擅自转载原创作品、盗用他人图片;谣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制药企业将腾讯告上法庭……近年来,对于广大受众来说,越来越多的微信公众号走下“神坛”成为被告,已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对于基数庞大的公众号来说,这仍可忽略不计。一位有着5万粉丝关注度的某公司公众号负责人对记者说,被告上法庭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问题公众号无人追责,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人认为,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导致制谣传谣成本降低。成本低是导致微信乱象的一大原因。内容是公众号的主要产品,而生产出具有吸引力、独创性的内容则是公众号吸引粉丝的必备要素。然而,真正的原创是需要巨大的智慧成本进行投入的,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公众号却充当着“内容搬运工”,从事着动动手指就能转发的低成本工作,一方面微信转发十分方便,另一方面即便事后侵权方被关闭账号,也完全可以再重新注册一个新的公众账号。

  “维权成本高,而侵权成本低,这种不平衡成为加剧微信乱象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些公众号‘前赴后继’走上侵权道路的心理动因。”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信息不对称

  在微信公众平台,谣言最青睐的领域莫过于食品行业。今年以来,“一些饮料含有肉毒杆菌,不能再吃了!”“进口地沟油,吃方便面=自杀”等信息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促使信息传播的并不是因为食品本身出了安全问题,而是在谣言与真相之间,人们缺少常识、缺少了解。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就“朋友圈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进行调查,57.4%的受访者把原因归结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45.4%的受访者认为权威部门公信力弱。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距离加大,而准确信息的缺位,权威部门的失声滋生了消费者的不信任感,而当前消费者对食品行业整体的不信任,则加剧了信息真空存在的范围,这种信息真空很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读和误解。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弘扬传统 坚定信念 民建市委会主委 李文海   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