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供电配电抢修班班长:电力“创客”守光明

26.02.2016  11:12

  电力“创客”守光明

  ——记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

  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初识张黎明,他身着整洁的工装,胸前一枚红底金字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胸牌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提起配电抢修,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镜片后面一双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

  30年来,张黎明敬业、创业、乐业,始终扎根电力抢修一线,巡线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完成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等作业近2万次,从未发生安全事故,从未收到服务投诉。

  30年来,他立足本岗搞创新,个人获24项国家专利,带领团队为公司实现技术革新200多项,110余项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是天津市电力系统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一线工人。

  30年来,他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带领工友开展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个人义务奉献1万多小时。

  他是徒弟眼中的“专业带头人”、同事眼中的“抢修活地图”、居委会主任们眼中的“电管家”、困难孤老家中的“光明使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道德模范……社会各界给予的荣誉,是对他多年付出的最大肯定。

  坚守抢修一线“解题”,工作者是美丽的

  除夕之夜,华灯初上,万家团圆。此时,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办公楼里,张黎明却和他的队员们坚守值班,整装待发,为的是保证大家亮亮堂堂过大年。这样的坚守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1987年,年仅18岁的张黎明从天津电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天津市塘沽供电局线路高压运行班。那时,挖坑、立杆、架线全凭人力,工作十分艰苦。但庆幸的是,张黎明进入了一个“红旗班组”。在这里,谁有技术特长、急难险重谁冲得上去谁就是“英雄”,这深深影响了张黎明。

  记得刚入行的一个雨夜,天津塘沽东部“汉大线”电缆遭雷击断线,造成大面积断电。几名抢修师傅带着张黎明迅速赶到现场,面对积水中的电线杆,准备“带电搭火”。紧急关头,老师傅们扛起梯子,趟进水里,架起“人桥”,年轻灵活的张黎明一马当先,踩在“人桥”上接近故障点,出色完成了任务。当时,老师傅们关键时刻甘做人梯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不亚于当年王进喜跳进泥浆池、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带给我的震撼。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责任感,成为30年来一直鼓舞我、激励我进步的动力。每每回想起来,张黎明很是感慨。

  从此,张黎明更坚定了扎根一线的决心。

  1998年,张黎明作为唯一的技术工人,被破格评为专责工程师,负责塘沽地区供电线路的管理工作。不愿安逸的他主动请缨重回一线。

  这些年来,他养成一个习惯,喜欢下班后骑车走街串巷,了解线路运行情况,遇到线路切改、沿线环境变化就随手画下来。工作30年来,他巡线8万多公里,利用工余时间亲手绘制线路图1500余张,这些图纸像电影一样经常在他的脑海里放映,铁塔在什么位置、周边什么环境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对所辖线路的参数指标、变化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情况了然于胸,被同事称为抢修“活地图”。

  日积月累的一线经验让张黎明练就了故障诊断的一手绝活,他可以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健康状况“望闻问切”、抽丝剥茧,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成因和点位,为及时恢复送电赢得宝贵时间。

  2015年7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宝龙大厦出现电路跳闸停电事故。张黎明和队员们赶到现场后发现,以往的合闸送电方法不起作用。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张黎明忽然想起几年前与开关箱生产商探讨业务时,“解剖”开关箱时的情景。“或许是箱体里轴承杆与簧勾连接部分生锈了。”张黎明大胆地往箱体中喷入松动液,用扳手活动轴承开关,再次合上开关,“来电了!”现场响起一片欢呼。

  张黎明认为“工作者是美丽的”,他也一直忙碌着、快乐着。翻开抢修单,几乎每张都有他的名字。多年来,他从未关过手机、更不会让手机没电或欠费,有时候夜里听到下雨了,他也习惯性地把手机握在手里,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答疑难。

  滨海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落户在这里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40多个,2006年以来,有百余个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保障供电、建设坚强电网的重要一环,张黎明和他的团队不辱使命,一直坚守在配电抢修的最前沿。从海河隧道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到自贸区工程等大项目建设现场,从港口岸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绿色新能源推广项目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从“8·12”爆炸事故核心区抢险现场到大雨滂沱的居民小区……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张黎明质朴地说:“让60多万企业用户和260万居民想用电时就有电,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蓝领“创客”入境,创新才能更好

  30年扎根一线、30年学习积累,给张黎明和他的团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高歌前行。

  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张黎明创新工作室”里,有一间摆满各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专门提供给队员们做实验、搞发明。设备选配、材料购置、创新立项、经费申请、专家指导……公司给予一路绿灯。该公司党委书记任峰说:“黎明的创新工作室就是公司的‘创客空间’,公司的大部分发明、专利都在这里诞生、上报,获得上级支持后再行推广。”可摘取式低压刀闸、易拉合高压刀闸、安全空气开关分合杆、急修专用book箱、防鸟凉帽、绝缘防护罩……100多项发明从这里孵化,其中20多项填补电力行业空白,累计创造近10亿元的经济价值。张黎明个人取得24项国家专利,他也成为天津电力行业唯一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殊荣的一线工人,是名副其实的“蓝领工匠”、工人“创客”。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张黎明常年随身携带螺丝刀、小剪刀,一有创意点子就着手进行试验、改进,有时自己站在塔杆下一遍遍尝试。看似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试验,张黎明却能从中找到“入境”的快乐,很多得意之作应运而生。

  “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就是其中一例。“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遇到暴雨雷电天气,线路变压器就容易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以前,需要作业人员爬到电线杆上带电更换保险片,正常时间是45分钟。”张黎明的徒弟贾明辉说,一个变压器出故障,就会影响150户居民正常用电,停电维修时老百姓只能等着。为此,张黎明带领大家发明了一种一体式绝缘拉杆,利用物理学重力跌落原理巧妙地将刀闸设计成可摘取式,让抢修员不用爬电线杆,在地面就能摘取更换,修复时间缩短至8分钟,既安全又省时。现在,这项发明已经推广到全市,仅这一项就实现年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除了经济价值,张黎明的发明还有生态效益。电线杆经常是鸟类筑巢的目标,很多鸟巢都有铁丝,威胁到供电安全。以前处理这种情况,就是发现鸟巢立刻捅下去,把鸟赶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带领团队发明了“防鸟凉帽”,在电线杆顶端搭上绝缘材料制造的“帽子”,鸟巢可以搭在绝缘帽上,让电气设备和鸟儿和谐共处。

  张黎明善于言传身教,很多青年员工成为了创新项目的“合伙人”。在张黎明创新工作室里有一个“青年创新角”,这是公司为鼓励年轻员工参与创新活动而搭建的平台。如果有好创意、好点子,可以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塞进“创新提案”栏里,也可以随时写个小纸条记录下来,贴在创意墙上。“变电站主控台工艺改进”“光伏电池组新型控制策略”“低压分布式电源接入安全监控研究”等好点子贴满了创意墙。

  如今,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公司培育创新人才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众多基层“创客”,他们中有5人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151人提升了技能等级,还有的成长为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团队领袖。

  精益管理升级,提高效率保平安

  张黎明擅长技术创新,更擅长管理增效。他有自己的“野心”——创新工作室不仅要做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更要向行业输出配网抢修的服务标准。

  在国网天津滨海公司,有一种醒目的特殊手提箱,时常出现在抢修班上、抢修车里、事故现场。这就是张黎明团队发明的拉杆式“急修BOOK箱”。他说:“以前,电工师傅们的行头就是一个大布袋子,里头装着扳手、螺丝刀等各种工具,到抢修现场找工具很不方便。”而这种新型工具箱,就如同一本“大书”,将工具和常用备件分门别类地放在适当的“页面”上,到了现场可以很方便地提取工具,还随时发现工具缺失。现已在全市电力系统大力推广。

  “管理就是要让工作更规范,更有效率,让大家做起来更轻松。”张黎明如是说。他要求班组将抢修车辆车头一律向外停放,减少了车辆掉头时间,出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分钟减少到2分钟。制定完善了《抢修服务一日标准化工作流程》,对每一个时段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了规范。推广以“受理、行动、评价、分析”为主要内容的“AAEA”抢修管理模式(“AAEA”为上述四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进一步优化改进抢修工作流程。推行“巡查—隔离—甩送—处理—送电”的现场抢修“五原则”,将高压故障的平均处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

  电力抢修讲究团结协作,他牢记入行时师傅们对他的叮嘱——“要管好班组这个家”。张黎明发挥党支部带头人的作用,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创造总结出“服务态度主动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程序标准规范化、管理方式军事化、延伸服务人性化、特殊对象亲情化”的“六化”工作法;坚持“三分现场、七分总结”,利用班前班后和安全教育例会,与大家交流抢修心得,把一周以来发生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将多年来遇到的上万个故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形成“黎明急修案例库”和“黎明抢修百宝书”,用录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授,对其中常用的11个抢修小经验、8大抢修技巧、9个经典案例印成“口袋本”,遇到故障,大家可以像“查字典”一般按图索骥、找到解决途径。

  电力抢修是高危行业,员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紧密连接着工作安全。张黎明注重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导功能,不断深化“三特”党支部和创新型“职工小家”建设,深入落实党内关爱帮扶,把做好职工思想分析与和谐企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员工思想状态、工作纠纷、违纪处分、突发事件、重大任务等内容,开展“五必谈、三必访、三必到”,将各种问题和矛盾有效化解在萌芽阶段,确保了多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真心真意奉献,有黎明的地方就有光明

  “你用电,我用心”是黎明服务队的服务理念,他们主动为政府提供“参谋式”服务,为重点企业打造“伙伴式”服务,为重点项目实施“订单式”服务,对百姓民生履行“公益之约”,实施24小时服务热线联动应急机制,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体现了电网人真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电保姆”。

  2007年,和着电力行业开展“电力心连心”工程的春风,以队长张黎明名字命名的“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服务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挂起“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牌子。张黎明说,“这不仅仅是承诺,更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和队员们的职责所在。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张黎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手机号出现最多的地方是社区敬老助残服务卡上、街道市民服务手册上、便民爱心卡上……

  2007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塘沽东风里小区1栋2层的电路跳闸,电闸里喷出大火球,许多老人都吓得从家里跑出来。居委会主任王永兰立即拨通张黎明的电话。经张黎明和队员排查,事故原来是这个老旧小区的电路老化造成的。他们一面安抚居民情绪,一面开始了连夜抢修。一直干到转天下午3点多。为整栋楼更换新电源、重新布线后,他们又把东风里其余3栋楼的电路全部检修更换,避免了再次发生断电事故。从那之后,张黎明和他的服务队就成为老百姓心里的一张“爱心电力抢修名片”。

  “抢修工作不但要讲效率、讲技术,更要讲责任、讲良心。”早已成为服务队员们的共识。张黎明和队员们的口袋里,始终揣着一本工作手册,上面详细印着150多户老弱孤残住户,他们随时会入户帮扶。在服务队联系的社区里,凡是提起张黎明的名字,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居委会把他当成社区的“电管家”,社区孤老户则一直亲切地叫他“张书记”,因为在他们心里,张黎明和他的团队是代表党和政府,为他们送温暖的“光明使者”。

  塘沽正义里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小区里老人多,楼道里没有公用电,上下楼很不安全。这个问题让张黎明牵肠挂肚,最终,他费尽周折找到了一种新型节能灯,把只有3瓦的LED节能灯泡与声控装置合二为一,这样既省电,又不容易坏,照明效果又好,还省下了安装声光控开关的费用。目前,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免费为塘沽5个老旧小区安装了这种新型节能灯。一盏小灯,射出凝聚真情的暖心光。

  十年间,他们走进社区保民生,推行社区经理服务制,开展“节能互助,照亮邻里”等服务项目;走进石化企业和“大火箭”基地,安全检查保供电;走进乡村,推行节约用电小窍门,增加电力设备让农村告别低电压;走进校园,向孩子们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走进医院,检修线路保安全……黎明服务队9支分队、215名队员已经把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每年累计出勤1100余次,每月的服务出勤表里详细记录着他们走访慰问烈军属、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结对帮扶失学儿童的足迹。他们用点滴奉献,诠释着“客户所需、党员所及,让党旗飘扬、让百姓满意、让爱心传递”的郑重承诺。

  有黎明的地方就有光明。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像卫士一样,用奉献的行动一直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