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学会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完成换届

23.12.2015  11:56

2015年12月11—12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宣告成立,中国农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完成换届。

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其旗下两个专业分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杂志社承办,衢州市常山县人民政府、衢州市青年联合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5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在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浙江省常山县成功举办。常山县县长毛建国,衢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团市委书记朱素芳,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继任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生态园区的教学、科研、生产及推广应用人员,以及《中国农机化导报》、《农业机械》杂志、《农业工程》杂志、中国农机网和常山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共有4部分内容组成: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学术研讨会以及技术参观。李树君常务副理事长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的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换届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提到,当今时代,产业链不断延伸,行业间互相渗透,合作就是希望,联合就有未来,希望大家继续精诚合作、共谋发展,共同构筑稳固沟通交流的桥梁,不断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农机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年1月30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并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此次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共有127名委员组成,中国农机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当选为主任委员,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胡玉才等14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农业工程》杂志执行主编王艳红当选为秘书长(兼),委员会聘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文科研究员等3人为副秘书长。会议表彰了“第二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项目”以及“2012—2015年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其中,“植物工厂光环境调控快速提升水培叶菜品质技术创新与应用”等9个项目获“优秀创新项目”,《物理农业的应用及其产业化》等28篇论文获“优秀论文”。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创立的时间并不长,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组织,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才刚刚诞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新当选的主任委员胡伟对分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提出了展望。他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分会将坚持做好学术交流,推进技术应用示范,加强宣传报道,重视学科人才培育与举荐,促进相关装备产业做强做大,力争打造“四个一工程”,即树立一面旗帜、建立一个组织、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批成果,推动我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代表大会上,会议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副主任委员燕明德研究员代表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所作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对臧英等17位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共有134名委员组成,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吕黄珍研究员当选为主任委员,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曹光乔研究员等17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农业机械》杂志社客户总监冉佳当选为秘书长,委员会聘任陈龙健等3人为副秘书长,聘任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第二届、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为名誉主任委员。

青年工作委员会自1998年立以来,围绕发掘、培养和表彰行业优秀青年人才,开展跨行业、多专业的学术交流,促进农机科技开发、应用和行业发展的宗旨,先后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全国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论坛等特色活动,并协助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开展了青年科技奖评选、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系列工作,为行业发掘、培育和凝聚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近年来,青委会不断拓展会议形式、丰富会议内容,主动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年组织、社会团体进行技术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共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

学术研讨会阶段,李树君常务副理事长作的《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  现代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他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发展思路,并围绕我国第4大粮食作物马铃薯的增值加工问题,详细阐述了他关于延伸农作物生产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方面“五位一体”的主张。李树君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粮食安全问题不可松懈,除了粮价波动大,农作物产后损失严重,也是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他以马铃薯后期加工为例,指出我国农业生产要重视农产品的产后精深加工环节,从而提升农产品价值,拉动产业增值,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报告中,李树君更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马铃薯后期加工所需要的长轴射流定向和二维同步切割、蒸汽变压亚表层脱皮和淀粉细胞剪切破壁锉磨等关键技术。

另有14位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分别从《物理农业生产方式的实践》、《农业装备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光伏温室若干问题的探讨》、《农产品内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温光控制工程技术推进日光温室生产提质增效》、《我国田间育种试验机械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蝗虫的趋光诱导激励与趋偏定向机制》、《机械化生态沃土种植工程技术研究》、《现代物理农业新型植保装备的开发与应用》、《农业机械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简报》、《设施栽培中植物声频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作物需求的光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发》、《农田自主作业系统的研发与试验》和《推广现代物理农业技术  促进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应用成果以及农业装备产业的科研进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和浓厚的兴趣,大家交流氛围热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自2007年至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主持下,已成功举办了5届,会议规模、影响力逐年扩大,2014年的参会人员突破了100人,促进了该学科在全国的快速发展。而自2012年以来,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均由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筹备组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农业工程杂志社及其他单位共同承办,本次研讨会,不仅仅是学术交流和探讨,更是两个分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是两个分会携手同行、相伴发展的缩影和见证。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常山县油茶籽油加工基地、胡柚种植示范园。值得一提的是,所参观的胡柚种植示范园里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农业装备,如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常山县有较多的名特优农产品,油茶是其主要经济树种,占浙江省油茶总面积的13%,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2007年,“常山山茶油”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常山县油茶籽产量常年稳定在4500t左右,在全国首创以茶油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科学提炼方法精制纯天然高级烹调山茶油,目前全县建成油茶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东茶”、“常发”、“山神”牌山茶油相继获衢州市著名商标、衢州市名牌产品称号,“山神”牌山茶油还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首批“森林食品”。

胡柚是常山县特有的地方柑桔良种,系柚子与其他柑桔天然杂交而成,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耐瘠、耐寒、耐贮和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常山胡柚于1986、1989年连续两次在全国柑桔评比中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奖;1991年2月,经农业部检测授予“绿色食品证书”;1995、1997年在第二、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1996年,常山县被命名为“中国常山胡柚之乡”;1998年,“常山胡柚”证明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通过使用,成为浙江省第一件农产品证明商标。目前,常山胡柚已建成商品基地0.67万hm 2 (10万余亩),年产量7万t。胡柚产业化发展进程迅速,已经培育、引进了胡柚果脯、中韩合资等多家提升胡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深加工企业,生产的胡柚果汁、砂囊、果脯、果茶、果酱和食用香精等10多种产品畅销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自1988年以来,常山县还举办了中国常山胡柚文化节、年度“柚王”大赛等文艺活动。

第六届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5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学科及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该学术平台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农业工程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推广,必将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