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关于开展环境隐患自查排查及汛期环境安全检查的通知

27.12.2014  22:01

各区县环保局: 
      按照《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汛期环境安全,请各区县环保局认真组织开展2014年环境安全隐患自查排查和汛期环境安全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要结合辖区实际,重点检查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环节的企业(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企业)。尤其针对是易发生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重点行业领域和靠近居民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工业企业项目,要严查严控,不留死角。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参考名单见附件。
      二、检查内容
      重点检查环境风险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情况。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报备、演练和培训情况,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环节环境风险防控情况,事故收集设施环境风险防控情况,清净下水系统、雨水系统、生产废水系统环境风险防控情况等。针对汛期这一特殊时期,重点排查环境风险企业的薄弱环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各区县局要充分认识做好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环境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科学防范。
      (二)加强风险源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各区县环保局要严密关注辖区内重点河流的水质水情,对重点污染源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环境敏感和污染事故多发的流域区域及蓄洪区内企业污染隐患进行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饮用水源地、敏感区域涉及重金属、危化品等重点环境风险源、城镇垃圾处理场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要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清理整改,严格依法查处。对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危险废物的单位和场所,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逐一检查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加强汛期监测,及时预测预警突发环境事件。要加强汛期环境应急监测,加强对重点污染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重点河流的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汛期水质变化情况。要在大雨、暴雨后组织巡查,做到对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加强应急值守,落实信息报送制度。要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设定专人负责,设定汛期应急值守24小时联络员。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雨情汛情动态,保持车辆、通讯、设备仪器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应对汛期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应急工作。要严格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有关要求,特别是涉及饮用水安全、重金属污染、跨界污染、群体性事件、敏感区域,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突发环境事件,及时、准确报送相关信息,坚决杜绝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行为。
      各区县环保局认真组织排查于2014年10月底前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及隐患整改情况报市环境应急中心。

                                                                                                                                                                                    2014年6月13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