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创“1+4”职工培训模式 “现场即课堂”巧解工学矛盾

16.05.2016  21:25
记者    崔晓雪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6-5-8。       

                   
                    本报讯“这是上午抓拍到的现场操作问题图片,大家都对照图片仔细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要吸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在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变电修试工区收工会上,班组长正给职工们现身说法。这种课堂、培训操作结合的方式,是供电段“1+4”培训模式在基层班组的生动实践。   

                天津供电段现有职工1053人,下设8个车间,64个班组,主要担负着天津附近地区铁路牵引供电、电力、给水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任务。一方面,段内设备管辖范围广,新入职人员多,职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的能力较欠缺,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任务繁重等因素,职工在施工季节缺少学习培训机会,集中组织班组长等进行重点培训十分困难,关键岗位人员脱产培训也很难实行,工学矛盾问题突出。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场工作需要,培训内容要从现场安排,培训效果也要在现场检验。”供电段负责人介绍,“因此,我们转变了以往‘培训就要集中,培训就是进课堂’的观念,将培训的场所转移到现场。”   

                供电段利用发放问卷、现场检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到全段8个生产车间现场调研职工岗位实作技能培训情况,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出了“1+4”的职工培训新模式,“1”就是树立“现场就是课堂”培训理念,“4”是“每日一题、每旬一练、每月一考、每季一比”。每天由班组长给职工出一道日常规范和岗位标准题目,帮助职工巩固理论知识,牢记操作规程;车间、班组每旬组织职工开展一次实操训练,提升动手能力;车间、班组每月组织职工进行一次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单上报段里,段里再组织抽考;每季度段里组织一次专项比武,并对获奖者授予“季度之星”荣誉称号,给予一定奖励。   

                “这种新颖的培训模式,既让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轻松掌握了日常业务理论知识,又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操作中。职工培训由以往的大课堂实现了化整为零,因地制宜。”供电段职工教育科科长史伟表示。   

                    “1+4”培训模式推行后,各车间也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培训方法。看违章视频截图现场讲解、看图片挑对错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了不同岗位职工的需要,提高了职工实作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直观生动、方式新颖,我们接受得更快,运用起来也很方便。”天津高铁车间新入职的小张说。   

            “1+4”培训模式不仅增强了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作业效率、故障处理速度、事故抢通时间也都显著提升。据统计,日常设备巡视检查发现问题隐患的概率较之前提高13%,因“两违”问题发牌率较之前环比下降44%,职工个体因违章考核的频次也降低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