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 建大美田园 ──京津冀三地联合开展土肥水提质增效调查

07.08.2017  18:23
      近年来,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但丰收的背后却付出了较大的资源代价:土壤有机质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大量施用化肥,增加成本,污染环境;地下水超采,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为解决好上述难题,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肥站建立了创新联盟,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土壤、科学施肥,节约用水,取得了丰硕成果。日前,三地土肥站在北京共同发布《京津冀土肥水五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三地耕地地力将提升0.5个等级以上;化肥利用率将提高40%以上;农田水利用效率将提高10%以上,为全国树立土肥水高效利用样板。
  京津冀农业发展瓶颈亟待联合打破

  资料显示:京津冀三地耕地总面积14069万亩,单位播种面积亩均化肥施用量29.2公斤,其中北京市33.3公斤,天津市31.6公斤,河北省22.74公斤,化肥综合利用率并不高,亟待进行减量化处理。三地种植农户跟全国其他一些地方农户一样存在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视磷钾肥;重视大量元素,轻视微量元素的现象。农户超量施用化肥,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刨面微形态结构变差等土壤障碍因子增多。

  随着三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耕地数量不但遭遇挑战,中低产田耕地比例居高不下。现有耕地质量总体不高,水土流失,贫瘠化,沙化。农业水资源紧缺。其中,深层地下水资源超采问题比较突出,区域性、季节性、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与水分生产率较低,微咸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国家农业部农技中心刘天金主任介绍,当前,京津冀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实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耕地养分失衡和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用量偏高、水资源短缺及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突出,形势严峻。京津冀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资源环境超载矛盾最为严重、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的区域。京津冀山水相依,在地质、气候、土壤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地域系统,三地农业部门及时开展土肥水联合创新行动,意义十分重大。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丽英认为,当前,京津冀农业正面临资源短缺、比较效益不高、生态负外部性凸显等共性问题,同时,地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资源禀赋不均衡,急需通过三地农业部门协同发展来实现优势互补,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天津市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吉顺认为,京津冀三地人口多,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要想给市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粮菜果就需要下大气力改善农业自然基础条件,做到可持续发展。京津冀三地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合,采取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节约用水,让京津冀成为全国“沃土肥田”、绿色高效农业的样板。

  河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郑红维表示,京津冀土肥水是农业的基础,只有通过土肥水技术应用,提高耕地地力、肥料利用率和土壤水生产效率,才能够保持农业持续稳定的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河北省要发挥借助京津农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高效利用,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京津冀共建土肥水示范园成效显著

  8月初,在位于宁河区的市玉米良种场4000多亩农田内,玉米、水稻等生长正旺,农技人员正在带领员工进行田间管理。 市土肥站专家郑玉锁告诉记者,庄稼长得好,跟这里实施土肥水技术综合利用密不可分。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壤肥料工作站在这里共同兴建了土肥水示范园区,园区由天津土肥站提供基础设施,京冀两地土肥站专家提供相应技术,三地专家的成果在这里打包集合开展示范推广,效果非常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玉米田里安装滴灌、喷灌等多种节水设施,非常吸引人。玉米良种场技术员杨永安告诉记者,今年7月上中旬降水少,周边不少庄稼大都发生了旱情,但是这里的玉米却长势良好,秘籍就是采用了滴灌技术,确保玉米及时浇灌,这项技术就是三地土肥水专家合作兴建的。在水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格外喜人。郑玉锁介绍,水稻长势好,除了采取了常规手段外,还吸纳了三地专家的先进技术,在水稻叶面上喷施锌肥。锌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水稻缺锌,会极大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郑玉锁告诉记者,在这个京津冀土肥水示范园里,还综合采用了秸秆腐熟技术,让秸秆快速腐烂变成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采取了缓释肥料、保水剂、商品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地力,节约用水。示范园区成立2年多来,提质增效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正在向周边农户进行推广。

  在宁河区七里海镇一家设施园区里,这里正在兴建草莓立体栽种示范园区。该示范区也是京津冀三地土肥站专家共建的一个示范园区,采用了来自北京的有机质、河北的立体栽培技术等,让这里的草莓长得个大,味道更佳香甜。

  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郭云峰介绍,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肥站建立了创新发展联盟,积极开展农业生态园区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采用了化肥减量替代、高效精准施肥、生态调控和资源循环利用四大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了“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技术”三大技术。通过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了示范园区“节肥、生态、安全、高效”快速发展。除了在天津兴建示范园外,三地土肥水工作站还在河北省唐山丰南区兴建了示范基地,在北京延庆兴建了3个葡萄示范基地,效果都非常好。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土肥水专家密切协作,成果显著。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取得新成效。农田有机质普遍提高。科学施肥进一步普及,化肥使用量减少了30%。 河北省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500万亩,耕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天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推广秸秆腐熟剂3245吨,在10个涉农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4.08万吨,节本增效27.73亿元,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25万亩。

  京津冀联合兴建100个示范基地

  2017年7月27日,来自京津冀三地土肥创新联盟专家和农业部有关领导齐聚北京,联合发布全国首个跨省市的土肥水发展规划──《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未来5年,三地将全面推进100家专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研发推广先进的土肥水技术,推动三地现代农业向着绿色生态、高效节本、优质高产方向发展。

  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今后三地将共同推介一批土肥水高效利用示范园区、一批土肥水企业和一批土肥水技术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肥料企业、一批特色果蔬产业和一批示范园。构建京津冀土肥水基础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土肥水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智能决策服务水平。通过本规划实施,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资源承载率、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

  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郭云峰说,为了完成《规划》目标,三地将大力实施土肥大数据工程、“智慧土肥”工程、精准施肥管理工程、特色果蔬产业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等12项具体内容。三地将充分依托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对三地土、肥、水进行精准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关键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河北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站长王贺军说,《规划》给河北省土肥水提质增效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为三地农业部门加强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进一步跟京津两地农业部门主动对接,联合攻关,争取圆满完成规划所提出的具体目标,让京津冀成为全国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

  郭云峰说,为落实好五年发展规划,天津土肥站将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开展好相关工作。继续加大测土肥方施肥工作力度,在目前对所有农村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商品有机肥推广、化肥替代等项工作,真正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继续开展好土壤肥力工作,大力推广秸秆腐熟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耕地轮作试验,采用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大力推广土肥水一体化种植新技术,今年计划推广使用先进节水设施面积7000亩,让津沽大地成为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的大美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