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的比你想象中的多 用阳光跟帖关注天津!

15.08.2015  18:05

从前方指挥部获悉,截至14日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5人。网络上四处传播着关于这起事故血腥暴力的图片,小编在此呼吁广大网友传递正能量、引导正面舆论!!


遭遇重大创伤事件,一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内心体验:

  • 震惊:这种震惊不是我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这种置身事外的惊讶。这种震惊,是身临其境的,是亲历一次重大灾难,亲眼所见许多生命被卷走,而这一切就在短短几秒钟瞬间发生。它不是用语言能够形容的震惊。它会非常强烈的冲击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非常强烈的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狠狠捏碎。事件发生的当下,我们就会像是身处一场战争之中,身边全部是枪林弹雨,人们会感觉到没有一处是完全安全的。

  • 恐惧:深深地恐惧,一种眼看周围生命一个个被粉碎,担忧自己马上成为其中一员,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身体被粉碎可能性的害怕。

  • 失控与无力感:感觉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一切都在自身控制范围之外。就像习得性无助一样,这种无助不是慢慢习得,而是完全剥夺你所有的努力尝试一样,让你一次性失去反抗的能力,瞬间摧毁你的一切。

  • 麻木与分离体验:这是一种完全失去自我感的体验,会感觉我不是我,这个世界是一个非真实的世界,严重的会有类似于梦游的那种状态,整个人在到处游荡,而自己一点感觉和意识都没有。


  • 以上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在纸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而这个时候,如果现场的那些血腥的赤裸的画面还复出现在这些受害者的视野中反的话,对他们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在灾后一个非常典型的精神症状叫做闪回,它是急性应激障碍的一个最典型症状,是指个体会反复体验和感受到灾难当下的记忆和感觉,就像又重新亲临现场了。然后唤起那些恐惧、震惊、失控的情绪感受,让人难以继续生活。而当这个事件还没过去,这些图片和视频的传播无疑会加重受灾者们出现闪回等一系列精神症状的可能性。


    所以,小编看到朋友圈传播的许多画面的时候,不禁捏一把冷汗。那些画面,小编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人看着都觉得内心一紧,那些亲历事件的幸存者会如何,真的很难想象。毋庸置疑,那些血腥暴力和赤裸的画面应该被杜绝。


    这是日本9级地震中官方的报道。看看这些图片吧:



    这些图片传递的是什么? 是祈福、是积极的救援、是重建的希望。


    所以,真正面对一个危机事件的时候,普通人,以及网络时代传播广泛的自媒体,应该做什么:

  • 传播积极救援的画面 :目的在于重建控制感和安全感,让受灾者们看到,社会各界是有力量的,我们的国家是众志成城的,大家齐心协力来应对这个事件,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传播真实靠谱的信息: 例如假设天津滨海爆炸事件中缺血,需要大家积极来献血,那么留下献血热线电话,这是引导和告知我们热心的群众,我们的善心应该如何去发挥,并且也给予了受灾者们很大的支持和温暖的感觉。

  • 传播希望和祈福: 正如日本 9 级地震时的许多照片,都是一些祈祷和祝福的画面。在这样灾难下,请不要传播负面情绪,请传递积极的正能量。那些撕心裂肺的朋友,我们默默地去关心他们,但请不要告知众人,请让他们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安全地去宣泄情绪。


  • 这个时候,小编相信每个人都十分关注事情的真相。但是作为受灾的当事人,在面临巨大的冲击时,他们很难接得住这样的真相,就让他们在这一刻去逃避这个真相,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安宁的、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避难所。


    也许你会质疑,觉得一个人不能永远逃避真相,他们迟早要面对这个事实。是的,但不是现在。每个人对于危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有些人或许能较快面对,但是更多的人是无法在这种巨大的灾难中,在个人的情绪和认知都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认识和理解这个事件的真相的。这是大众普遍对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之间区别的一个误解。


    在面对这个不幸的事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量,就是请大家不要再转发他人哭泣和赤裸的图片,请保护他们的尊严;请不要再转发血腥的照片,保护心理脆弱的人们,让他们安全地避难。更多的事情,请交给政府和专业人士去做,我们不添乱就是最好的负起了社会责任。


    “阳光跟帖”行动倡议书




    什么?你还不知道“江苏青年之声”已经正式开通了?!快回复“青年之声”或者访问菜单栏“青互动”中的“青年之声”栏目给我们留言吧!你的开心忧愁我们愿意倾听,你的困难烦恼我们愿意帮忙,小青小年期待你的声音!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