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奏响中国发展新乐章

30.09.2015  11:39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大会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张中美互联网企业家合影里,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们的笑容彰显了中国的实力和自信——在全球市值前5的企业当中,中国占据2席;在前10名当中,中国占据4席。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手段,中国企业的智能转型令世界刮目相看。科技,正成为推动今天中国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中国科技支撑经济进步转型的成绩,印证了这一判断。

   多个基础前沿领域开花结果

  近年来,我国科研成果井喷,呈现加速态势,提升国力的战略技术接连取得突破。

  2013年研制成功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5次在国际超算500强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在多个领域获得一系列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个前沿科学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我国建成国际最先进的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清华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世界首个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为研发可变形机器人迈出重要一步,为人类制造出可变形机器人“终结者”指明方向;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

  医药领域,在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医卫工作者第一时间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并锁定病原,半年内研发出疫苗;研发出针对性强、稳定性好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优于美国、加拿大的需零下80℃冷冻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中国科学家研发的脱细胞角膜基质“艾欣瞳”上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生物工程角膜,为全球6000万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在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带动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赶超,许多高端国产装备应用投产。重大专项成果“8万吨模锻压力机”打造世界“重装之王”,突破了中国大型机械件的发展瓶颈;世界领先的粉末冶金技术,全面提升航空等领域的制造水平;自主开发的磁流变和离子束超精抛光设备,让中国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浙江大学研发的全球最轻材料“全碳气溶胶”,证明了中国在材料学领域的可喜进步。

  这些重要成果体现了我国科技整体实力的跃升。2014年底,英国《自然》杂志首次以全新“加权分值计数法”(WFC)指数方式发布的2014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显示,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发表的高质量科学论文数为7637,仅次于美国(27355)和德国(8669),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14%以上。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不足1%。

   高新区、示范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凸显

  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日益加速,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出现新的积极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任务,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预计2014年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将达到23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5%左右。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速均明显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驱动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2014年,中关村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0%。

  从结构上看,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等6大优势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等4大潜力产业集群,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2.66万亿元,占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达73.8%。

  截至2014年底,中关村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74项目,在全球4G通信、移动互联网、高端显示等领域逐步掌握话语权。企业授权专利2.3万件,其中33.6%是发明专利。今年上半年,中关村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12.3%。

  目前,中关村与23个省(市、自治区)的61个地区(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8300个。2014年,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其中约80%辐射到北京以外地区,中关村上市公司营业收入3/4来自北京以外地区。

  在唱响“春天的故事”的南方,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已经让深圳从30多年前的“科技荒漠”崛起为今天的“创新绿洲”,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硅谷期指”的区域之一。深圳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2013年首次突破5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9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华为、中兴、比亚迪等骨干创新型企业上半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8个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组建,对于探索破除园区间产能重复,促进协同发展有重大意义。2014年,苏南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苏南5市的比重达40.4%,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无锡高新区以物联网产业为特色战略产业,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创业 星火燎原

  让人振奋的是,科技进一步燃旺了梦想的火炬。2014年9月19日,纽交所门口再次挂上了中国国旗,这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交易所迎来了史上新晋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

  根据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日前发布的全球102家“独角兽公司”(上市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小米以4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榜首,中国共有11家公司入选,总数仅次于美国,它们正在书写着中国创新的精彩故事。

  故事的后面,有我国近十年来在移动通信、宽带、超级计算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有千千万万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有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商事改革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形成的合力支撑。

  这是整个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缩影。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于3月2日发布。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使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咖啡厅二层,人满为患。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创业与股权众筹融资的分享会,大部分参会的年轻人站着听完了近3个小时的分享会。自从去年6月开街以来,这种超高人气的分享会越来越频繁。在这条不足300米长的街道,聚集了超过2200个机构投资人、20多家新型创业机构以及近4000个创业团队,平均每天诞生36家公司。长期在这里驻扎的创业者,大多为80后和90后,梦想、创业、融资是他们经常谈到的关键词。

  仅在中关村,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企业诞生。上千家坐落在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中的孵化器,为追逐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从办公场所到贷款、投资等全方位的服务。

  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达1.3万家,约为2011年的3.1倍。今年上半年,新创办并有实际经营活动的科技型企业达12652家,预计全年可突破2万家。中关村的标志从全国闻名的“电子一条街”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创业大街”。

  这些创业的梦想是中国希望的种子。谁能说,这些如幼芽般的企业不是日后的百度、小米。风起,创新创业之帆正驱动中国巨轮乘风破浪。

2018年第四期创业孵化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要求,近日,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召开2017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推动会
  为加强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