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区“密钥”何在?

04.04.2017  19:27
—— 东丽区引进科研院所打造科技成果、创新产品“批发集散地

  有一束光,穿越数千公里,在茫茫太空之中,能够探测发现直径只有20厘米大小的太空垃圾。此前,我国最强率的激光探测设备只能“”到直径为1米以上的物体。而这束光,使我们由能看到“一口锅”缩小到能看到“一只盘子”。

  这束光,来自东丽区华明高新区。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潮,2014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在此建立天津激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于2016年注册了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目前在东丽区,已有包括中科和光在内的3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及其分支机构落户扎根,同时还有百余家区内企业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一般企业研发公司。

  瞄准首都功能疏解的价值链最高端,引进科研院所与本区优势产业对接,将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创新产品的“批发集散地”。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科研院所孵化出53个新公司、引进人才5100余人。

  科技强区发展理念的背后,彰显着不平凡的城市梦想。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主力军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历史性的窗口徐徐打开,东丽区能做些什么?

  “走科技路、吃北京饭”。2014年年初,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开启,东丽区基于对自身产业优势、发展需求的精准定位和深刻剖析,确定了这样一条发展路径。

  区委书记尚斌义说:“科技强区是市委、市政府交给东丽的重大改革任务。同时,东丽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吃上长远的饭、战略的饭、可持续的饭,以东丽之为助推天津之进。

  数字或许更能说明东丽区的现实条件。处于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478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划总面积中,其中43平方公里属于中心城区、225平方公里规划为滨海新区,再加上行政办公、居住以及农业生产等区域,东丽区能够支配使用的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可连片利用的两大区域东丽开发区、华明高新区分别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而且已基本饱和。在如此有限的区域内摆放占地几百、上千亩的大项目,显然并不现实。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东丽区正处于“两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即经济向高端转型、农村向城市转型。无论哪一种转型,都急需有高端产业、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支撑。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对于已具备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东丽区而言,科技的力量、科研院所的作用,就是拉动全区科技转型、产业升级,触动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那个小小按钮。

  有针对性地、高密度地走访开始了。仅2014年当年,区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带队出访“”字头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就不下200余次,洽谈项目近450个,以极大的诚意去争取院所及高校的支持与合作。

  同时,北京各大院所和高校也予以积极回应。一方面,是东丽现有的产业基础与众多科技机构的研究方向、技术成果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到东丽去,则意味着去拥抱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给大院大所落户提供更充足载体

  清华大学来了。

  受制于学校发展空间的制约,很多优秀的技术成果一直被锁在实验室里。为了促使更多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清华一直鼓励各个科研团队走出去。清华大学2014年与东丽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区政府在华明高新区为其提供5万平方米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今年还将在东丽湖支持其建设研发总部。

  为了给大院大所落户提供更充足的载体,近年来,东丽区投巨资改造东丽湖,引进了华侨城等一批大项目,让更多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同时,一项成果从研发、转化,到产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需要一系列环境政策的支持。政府有形之手的恰当发力,是聚合企业成长要素的关键所在。

  2015年,东丽区以构建完善的科技型企业生产生活、创新创业、展示交易服务体系为重点,搭建起“五个平台一个中心”,即专利综合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大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全方位为企业发展助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这是一个线上线下互动、充满活力的服务体系。每个平台都建立了运营服务团队,形成了8大类专业科技服务领域及综合科技服务。”东丽区科委副主任李春捷介绍。“五个平台一个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投入近400万元,确保科研院所和企业享受到无偿或低偿的科技服务。

  2015年,“东丽湖论坛”再次恢复,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支持,东丽区搭建起了一个“政产研金才”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论坛每2—3周举办一次,参与者包括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研究院所、金融及投资机构以及高端人才这五个方面,在“东丽湖论坛”这一平台之下,进行对接、交流及展示。两年时间,“东丽湖论坛”参与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参会总人数已超过2500人,参会金融投资机构超210家(次),论坛主题演讲和科技成果推介43场,互动讨论活动10场,对接各类项目35个,其中有10个项目已经达成合作。

  目前,全国各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在该区形成了64个研发、转化和产业化的平台和项目。到2020年,东丽区将形成8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5个百亿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千亿传统产业、一个高端科技服务业聚集区。

  促进全区优质产业内生动力的增强

  在这个拥有深厚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基地,在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氛围中,大院大所蕴藏的能量开始显现。

  华明高新区确定了打造智能制造小镇的发展目标,确定3个百亿级产业,今年提出拒绝大海捞针,采取有针对性招商、精准招商的方法,开列招商清单。这样的底气背后是基于后台数据、信息的强大支持。

  2014年,东丽区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该中心除了对华北地区的发明专利进行实质性审查,还提供专利导航服务。“全球8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能在专利的信息里找到,而专利信息里有90%的信息是独有的,我们可以检索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专利信息。”天津中心主任魏保志对记者说。

  对于一个地区来讲,专利导航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对于机器人产业,通过专利分析,为华明高新区呈现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上中下游产业中还有哪些环节可以引入作为补充,以及这一领域中顶尖的技术团队在哪里,这些信息为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依据。

  大院大所的聚集促进了全区优质产业内生动力的增强,当前沿科技与优势产业对接,迅速形成裂变效应。清华大学8个院系相继与东丽区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已建立29个研究所,表界面微纳技术研究所于2015年带着新技术入驻,当年就实现了产业化,去年获得了3000万元融资,今年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目前,高端院已与区内的多家单位展开合作交流,标志着产学研项目已在更高层次进入成果转化的实质阶段。

  科研院所的落户带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大、能够填补国家空白的项目向该区集聚。北京交通大学与该区就发展物联网产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物联网软件研发基地及产业基地,该区利用“五交大”联盟的优势,共同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区。

  三爻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多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研发的无人机核心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公司邀请两院院士及国内外科研团队加盟新产品开发,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端无人机及其应用技术领域的长期垄断。

  科研院所还带来了大量高水平人才的聚集,极大地改善了东丽区的人才结构。据统计,东丽区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4家,3年来共引进人才5100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到70%。

  聚集一批成果,引入一批人才,崛起一批项目,成就一批产业,引进一批技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东丽,科技强区的未来可期。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