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三作者篆刻铭文长卷 将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25.05.2015  14:30

  5月23日,刘泮书、卢世宏和李卫中在长卷上郑重地盖上各自的印章,标志着历时近半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篆刻长卷制作完成。平均年龄67岁的老哥仨分工合作,用40种篆体再现铭文内容,长卷将赠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刘泮书的工作室不算小,但11米的长卷依然无法完全展开。记者看到,长卷上一个个篆刻印文远看规整有序,近看则各不相同。刘泮书告诉记者,铭文共160字,每四字为一个印章,共设计篆刻40个印章,此外,前序、后跋分别采用了毛泽东、朱德的诗一首,这样一共42个印章。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设计制作铭文长卷意义非凡。”刘泮书指着长卷上的印文对记者说,“每种篆体对应一句印文内容,都是有讲究的。你看,‘泱泱华夏’四个字用的是龙篆,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浩气干云’四个字用的是金错篆,因为更能表现中华儿女抗击外来侵略的铮铮铁骨。”为了达到图文统一,作为设计者,刘泮书查阅了大量资料,仅设计图纸就有数十页,历时两个半月才完成设计。
  负责篆刻工作的卢世宏是本市著名篆刻家,李卫中是天津印社会员,两人技法精湛:阴文阳文和谐统一,字体表现细致入微。可以看出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篆刻前序后跋两枚印章时,每枚印章重达10余斤,“一只手举着一只手刻,刻一会儿就得歇歇,结果左手成了鸡爪手,右手磨出了泡。”李卫中笑着对记者说。
  这项提议是由刘泮书发起的。“去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时我便产生了用篆书表现铭文的想法,一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二来弘扬传统古文字。”刘泮书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古汉字50余年,对篆书研究更是有独到之处。
  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获知他们完成巨幅长卷的消息后,达成了赠予意向。今年8月,11米的长卷、42枚印章以及集纳42种篆体的书籍将一同被送往南京。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