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重要引擎

09.03.2015  11:39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5-03-09   
   
   
   
  编者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聚集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天津委员,结合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热议科技创新话题。


产业升级


重点培育20个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我们将以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培育20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节能环保水平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一批‘千亿园区’。”全国人大代表、市工信委主任李朝兴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去年全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4万件,专利授权量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比率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70%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4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1家。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专项,开发出真空分子泵、纳米手机芯、超深水半浅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载体和战略支撑,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新的契机。”李朝兴说,产业布局对科技创新尤为关键。我们将以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一线、两带”布局“一区多园”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园区和功能区由速度向质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由硬环境向软环境转变。重点培育临港装备、临空民用航空、武清中德工业园、北辰高端装备等20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一批“千亿园区”。引导和支持市内高端工业发展,提升都市产业水平。


人才聚集


根本在于调动激发创造活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仅意味着优惠政策和机遇,更意味着更高要求和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示范区要体现“三个创新”。一是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形成持续潜心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氛围;三是突破行政和学科壁垒的协同创新机制。


  龚克说,“创新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所以各种改革要以调动和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为根本。”在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南开大学将深化科研体制和评价机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大引进人才、支持人才的力度。目前,南开大学正在推进几件事:明确和强化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需求的科研导向;发展基础研究优势和强化应用研究的学科布局,如调整和强化环境、光学、软件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探索以水平和效益为中心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和机制;推进学科交叉集成,如组建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态文明研究院、统计科学研究院等;大力参与协同创新,如绿色化学化工、生物医疗等;加强与南开、津南等区县合作,如组建津南研究院等;加强创业教育和支持创新创业,如“闯先生”等项目;加强海外合作,如与美国莱斯大学建立环境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园区载体·滨海高新区


构建四大千亿元产业集群


   

  昨天,围绕创新驱动这个话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勋和管委会主任倪祥玉。


  “作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高新区在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中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他们表示,滨海高新区要做好3篇文章,交上满意答卷。一是高起点做好示范区建设组织推动工作。和国家相关部委、市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制定完善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有序开展发展规划纲要、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积极推动示范区政策向全市推广辐射扩散。二是系统建设四大产业集群。依托曙光计算机与世界著名IT公司合作项目、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项目和骨干企业,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千亿元产业链;以数字液压、京津冀产业协同联盟等为龙头,整合上下游企业,构建智能装备制造千亿元产业链;以金钒光热与渤化集团全面战略合作为依托,整合中国节能联盟,构建新能源千亿元产业链;以华泰汽车和力神电池、波士顿动力电池等为依托,构建新能源汽车千亿元产业链。同时,加快文化创意、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内突破千亿元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