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药,剂量“一抓准”——记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杨培树

12.06.2016  17:51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6-6-7。       

   
   
       
   

杨培树辨别药材真伪 张磊摄
                   
当归、独活、豆蔻……鼻子一闻,就知道是哪种中药饮片;眼睛一看,就能辨别出中药饮片真伪;用手一抓,处方所需饮片份量不多不少。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药学部门诊中药房,记者亲眼目睹了杨培树闻香识药、“火眼金睛”识百草、“一抓准”的本领。他在2014年市卫计委技术比武中,取得中药专业组决赛第一名,并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刚一走进门诊中药房,一股浓浓的中药香扑鼻而来,一色木质中药柜整齐排列,每个药斗上贴着各种药名。药柜前,杨培树正拿着戥秤为患者调配中药,他仔细审核患者处方后,娴熟地拉开药斗取药,只见他左手持戥杆,右手轻盈地将药放入戥盘,把戥杆举至与双目平齐。然后他将砣弦移至欲称量的戥星刻度上,放开左手,检视秤杆平衡,所称中药饮片份量不多不少。接着,他又按照处方要求逐剂分药,戥盘与手轻触即离,犹如蜻蜓点水。记者掐了一下表,杨培树抓一味药仅用了10秒钟,从接过一张处方到调配出三剂十几味中药,仅用10分钟左右时间,调配中药又快又准。

抓药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由于每种中草药的规格不一样,同样的重量,块状药材只要一小块,草类的则要一大把,调配时无法用机器替代,必须手工操作。”杨培树说,“中药房现在一天平均接收400多张处方,高峰期有600多张处方,工作量大,这就要求我们抓药既快又准。”说到如何练就“一抓准”的绝活儿,杨培树谦虚地说:“其实就是熟能生巧,工作20多年来每天不停地调配中药,加上在实践中用心体会,日久天长积累经验,练就了现在‘一抓准’的手感。

除了“一抓准”,杨培树还熟识各类中药饮片,中药房里足有近600种中药饮片,其中常用药就有300多种。而这些在记者看来眼花缭乱的中药饮片,杨培树用手一摸,鼻子一闻,就能准确说出它的名字和药效。杨培树介绍,这些饮片中,不乏有外表性状相似而功效有别的药,这更考验人的功夫。

不只是相似中药,由于中药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也不好鉴别。“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去药材集散地练就‘火眼金睛’,结合书本上的知识一眼辨别中药饮片真伪,发现有问题的品种用本子记下来,向师傅和专家请教,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使自己中药饮片鉴别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杨培树说。

杨培树认为,中药人也需要工匠精神,中药是一种手艺,凭借一技之长,救死扶伤。而中医药领域手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具备耐心、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本报记者姜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