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沽镇“宝辇花会”精彩纷呈

29.02.2016  10:43

      正月十六是天津市葛沽镇最热闹的一天,上万人聚集在葛沽镇的安正道观看葛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宝辇花会表演。对于葛沽镇的百姓来讲只有看过了宝辇花会表演,才觉得是真正过了春节。

  2月23日下午1时,宝辇花会表演正式开始了。安正道上人头攒动,看着一座座重千斤的宝辇随着法鼓缓缓前进,街道两侧的观众们十分兴奋,欢呼雀跃。据了解,这次参加展演的花会一共有35道,其中座乐会12道,耍乐21道,法鼓2道,演员千余人。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花会在安保和组织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公安、武警、交警、执法队抽调了约1400人保证花会的顺利进行。葛沽镇文广电中心主任郭庆江告诉记者:“我们的葛沽花会有600余年的历史了,今年的花会是在我们示范镇建设取得辉煌成果的情况下召开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能展示我们葛沽风调雨顺、万民欢腾的景象。”

  葛沽花会源于明代永乐年间,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已有600年的历史,以宝辇为核心的涵盖几十道花会的大型接驾仪式。从明代至今从未间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显示出当地群众对神明的一种敬仰和膜拜,对来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强的一种殷殷期盼。正是有了这些华贵、多彩、厚重的故事和真实的物种,2003年,葛沽镇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14年,葛沽“正月民间接驾习俗”再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09年,“葛沽宝辇出会”收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葛沽宝辇出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葛沽花会源远流长,规模宏大、门类繁多是先人们留给葛沽的一份无与伦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是以原生态形式数百年一路传承下来,其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木雕、泥塑、刺绣等艺术门类。可以说,葛沽花会是研究葛沽乃至天津地区历史、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葛沽因此而成为北方地区唯一的“宝辇出会”大型接驾仪式。

  葛沽花会分为两大类,一为座乐,二为耍乐。座乐是指宝辇、茶棚、法鼓三部分。宝辇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在辇龛中供奉天后圣母,供来往香客瞻仰、祈祷。二是作为跑辇过程中的一种道具。表演中,8个身材结实有表演经验的当地群众演员在两个把持的指挥下步调一致、动作和谐表演各种动作,如正“8”字、倒“8”字、龙蛇行走以及原地360度“捻捻转”等,无论做哪种高难动作,演员们都能让宝辇保持上下不颠簸、左右不摇摆从而体现一个“稳”字。

  青云老高跷的特点是72套棒槌,分硬棒和花棒,套路名称有:拜八方、滚绣球、单展翅、双展翅、扑虎、五下、七下、双八下、甩发七、中八下、下八下、前后赶三八、狮子滚绣球、童子拜佛、金龙缠玉带等。原青云老高跷会有唱曲很多,如:春曲、大庆寿、小庆寿、会亲家、劝人方等。由于诸多原因,现在唱曲在演出中已很少见了。2013年,长乐老高跷被天津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春节一过,葛沽的老老少少都在想着一个大事就是一年一度的葛沽花会。从初六开始,葛沽人一个心思的忙开了花会,在他们眼里没有比花会更重要的事了。

  夜幕降临,正月十六的葛沽夜晚成了不夜天,天上明月朗朗、星光璀璨,地上灯火辉煌、歌舞升平。整个活动持续到深夜1点才告结束。几百年了,一代又一代葛沽人在延续和传承着那挥之不去的灿烂民俗文化。这种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一直成为当地百姓的骄傲,也将成为一种强大的推动葛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的软实力。

      (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