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津冀的“筑桥大师”

12.04.2016  19:22

  伴随着一根根钢梁的架起,合龙段严丝合缝地安装在两侧拱肋中间,北京通州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主体完工,这已经是天津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公司吴立波团队在过去11年里在北京古运河及承德滦河上架起的第7座桥梁。
  记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站在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的最高点,向南望去,有朴素的北运河桥、现代的玉带河桥、古典的东关大桥,向东望去,有小巧的龙旺庄桥,向北望去,有时尚的邓家窑桥,再联想到矗立于承德滦河上宏伟的三纬路跨滦河特大桥,7座桥一桥一景,这支队伍精雕细琢了11年。
  回忆起当初承揽第一座桥,项目经理吴立波只说了四个字:“为了活着。”2005年,天津城建集团经历了企业改制,从计划经济的“等活儿”,到走进市场“抢活儿”,再加上天津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天津城建集团总承包公司的“突击队”,他们只好背井离乡开拓外埠市场,当时恰逢北京通州启动新城建设,背水一战迸发了强大的力量,通过积极努力,2005年11月中标北京通州东关大桥。
  此后的2006年初,这支队伍连续中标了通州芙蓉东路跨运潮减河龙旺庄桥和东六环西侧路跨北运河桥,3座大桥同时施工,场面壮观。经全体参建人员不懈拼搏,3座桥梁均高质量提前竣工,这支队伍也一战成名。
  3座桥立在那里,既是风景也是口碑。2007年初成功中标通州玉带河东大街跨北运河桥梁工程。该团队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解决了河道内深基坑、河道内钢管栈桥基础施工等技术难题,从此站稳了北京市场。
  2008年10月中标北京通州朝阳北路东延跨温榆河邓家窑桥。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队伍顶住压力,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对整个桥梁建设来讲是质量和精度的保障。
  2009年10月1日,邓家窑桥建成通车,通州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舞台上,又增添了一座地标性建筑。2010年10月,该团队代表天津城建集团成功中标河北承德滨河新城三纬路跨滦河特大桥工程BT项目,工程造价2.17亿元,这是一座国内首创的斜塔编花扭索双索面斜拉桥,施工难度空前。2013年大桥顺利完工,项目管理团队通过3年不懈努力,向承德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后,随着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建设升温提速,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陆续启动。2014年初,项目管理团队又重返通州中标了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该桥梁是整个核心区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市政工程,桥梁造型复杂。
  该项目管理团队凭借在异型桥梁结构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先后制定了跨墩龙门吊机钢结构安装、拉森板桩围堰、先模板后钢筋双曲面墩柱施工等新方案,在钢结构吊装中采用多项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将吊装简单化、快捷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机械投入,缩短了钢结构安装工期,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走京津冀,这支“天津城建”队伍靠的不是“苦大力”,而是钻研技术、注重管理的“高精尖”。项目经理吴立波告诉记者,能拿到那么多项目,并不是因为“关系硬”,而是凭借着自身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拿出了“工匠精神”,也赢得了各界的掌声。正如吴立波所言,“架起来的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有挑战性,但是越干越有成就感。
  从大跨度现浇箱梁拱桥、矮塔斜拉桥、提篮拱桥、双向倾斜索塔扭索斜拉桥到目前主体结构刚刚完成的空间双曲面连拱桥……不只是桥梁结构形式的变化,更见证了项目管理团队技术实力的提高,也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这支队伍的精髓。
  11年来,这支“天津城建”队伍,以北京通州为“根据地”,行走京津冀,探索桥梁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完成了7座高技术含量的跨河景观桥梁,每座桥都成为地标性景观,来自天津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公司的这支队伍,也历练成为行走京津冀的“筑桥大师”。
  记者手记
  提及现在的建设市场,“狼多肉少”成为形象的比喻。这支队伍从为了活着而背水一战,到现在成为“筑桥大师”,在北京通州,与十几家筑桥企业同台竞争中技高一筹。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这支“天津城建”队伍正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无论是在家门口竞争,还是走出去闯市场,这些经验也为同行们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