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未来城市 智慧出行

30.03.2016  15:54

时间:2016-03-2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鲍健

        开栏的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城市病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以及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迫切需要城市交通行业开拓思路、破解难题,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保障。

        即日起,中国交通新闻网开设专栏《观城》,持续关注并观察行业转型升级中的新问题、新形势。围绕城市交通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打造优质、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环境为目标,该专栏将传递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观点,倾听专家学者对行业发展的建议;邀请各个城市共同探讨交通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交流经验,以期真正成为各个城市间交通信息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应如何发展?便捷出行怎样实现?“互联网+”对智慧城市生活带来何种影响?近日,“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在北京召开,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就未来城市、多元交通、智慧出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谈智慧城市的未来,并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轨道上的集聚城市

        城市交通实际上是在紧凑的空间里做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形成高密度、高效率应用的良性循环。TOD理念下的轨道交通带动紧凑城市空间的形成,或许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交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少出行。”香港铁路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易珉说,人类的出行大概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交友、旅游等娱乐类出行,可以用地铁或者BRT把高密度人流串起来;一种是就业等谋生类出行。如果把城市交通里谋生类的出行降到最低,把娱乐类的出行提到最高,就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也就要求在城市乃至交通规划上把出行作分类,在交通沿线把一些基本功能(衣食住行)打包以降低出行几率,同时发展TOD模式,用轨道交通连接城市各项发展。

        据国务院参事仇保兴介绍,强调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TOD开发模式在中国非常重要。“因为城市空间资源有限,提供有效供给才是智慧管理。我们期待在新城,70%的就业岗位都在地铁附近,这样的交通或居住质量将与现在完全不同。

        对此,深圳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认为,以轨道交通规划城市点,将会吸引产业集聚。以深圳为例,TOD的集聚效应可逐渐引领城市新集散地的建立,利用一个点牵出去一堆线,一条线把一片带起来。

        从香港的案例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的交通是“线随人走”,哪儿有居民,交通和轨道就修在哪里,解决高密度居住区的交通问题。但是如今,香港已经逐步变成“人随线走”,城市有意识地把城市的功能进行合理化。比如,香港迪斯尼乐园所在地东冲,原先就是一片很乱的坟地,没有什么人居住。但是政府有意识地通过TOD,把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域利用轨道交通放射性地转移,让人们随这个线选择地方居住。如今,东冲已经变成将娱乐、生活、CBD等功能打包在一起的非常宜居的地方。易珉认为,未来城市的设计理念,就是对城市功能进行打包,购物、上班、居家、送孩子上学、看病,所有需求都能在一个社区内完成,而这一切与轨道交通的集聚效应密不可分。

        有效供给多样需求

        一个城市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目标客户,且功能不同。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中,探索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及需求供给,变得异常重要。

        “我们把城市空间分成不同的交通等级,到机场去,有A走路、B坐公交、C坐地铁三种选择,合理的出行模式不是先走路、再坐公交、最后乘地铁才能到达,而是三种工具都可以到达机场。否则其中有一种工具坏了就会影响出行。”仇保兴说,出行选择应该是并列的、多样化的混合结构,这比串联等级制的交通结构要通畅,也更合理。

        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在香港,如果想选择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出行,可以选择大巴或者有轨电车,但其在时间上没有太多的保证;当选择大巴之后,所有站点和站点之间应该有一种工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小巴,但是小巴的价位比大巴要高;如果需要准时的交通工具,则是轨道交通,准时率99.9%,而且由于香港地形的特殊性,过海一般要选择地铁,只需5分钟的时间,而开车40分钟才能到对岸;如果想选择有足够的私密性,可以选择出租车,成本要比地铁高;再下来才是私家车。香港的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精准定位,便于乘客量身选择。

        “有人问,为什么香港能解决堵车的问题?看一下公交分担率就明白了。”易珉说,北京公交分担率大概是40%左右,香港是90%,也就是说,香港大部分人一般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出行率分配更高的交通方式是私家车,占30%。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一个城市要想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出行问题,私家车不是解决方法,发展公共交通才是未来城市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人们多层次出行问题,而且建立立体化、综合化的交通枢纽将是发展方向。易珉表示,深圳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我国一些超大城市,都可以对香港的模式和经验进行借鉴。

        智慧驱动便捷出行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什么样的城市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解决城市病?

        贵阳市副市长刘春成认为,城市智慧的发现、集成和实践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涉及来自不同城市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分析应用,都不可能在脱离大数据技术的情景下实现。“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时代,过去很难沟通,现在有微信、微博,可以便捷沟通了。而这种沟通的基础本身就是大数据支持。”刘春成说,大数据使得原来分散在不同的群体之间的信息有可能平等地交流,这也是智慧城市得以根本突破的基础。

        大数据的优势在出行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让交通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比如说平均传统出租车等待时间为12.3分钟,而中国优步的叫车等待时间则可以缩短到3—5分钟。”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柳甄表示,据Uber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有三分之一的行程起点和终点在地铁站200米以内,也就是很好地解决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城市公共交通像城市的大动脉一样,Uber所覆盖的行程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让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更加立体化,更加科学化。

        而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交通院院长张国华看来,网约车通过“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很好地解决了原来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建立了诚信体系。基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既得利益团体,都将被颠覆、被冲击。“智慧城市应该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网络,让两张网融合起来。”张国华认为,这才是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途径。

        同时,张国华还认为,智慧城市交通的发展,还应考虑如何从计划经济的思维真正转到市场经济的思维。比如说,原来有的城市围绕交通也搞了信息系统,但是大家常用的还是高德、百度或者腾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