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购购!“妇女节”变身成购物节 考验消费理性

09.03.2016  10:52

   天津北方网讯: 如今每一个节日都变成了购物节”,虽然只是网友的一句调侃,但也确实反映了电商火热“造节”的现实。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电商自然又一次抓住“商机”,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各种打折优惠活动。业内人士认为,女性是“她经济”的女主角,这是市场对女性的迎合,同时也是对女性消费理性的考验,还应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冲动消费。

  “不买点什么,都感觉对不住自己。”市民谭女士昨天一早,就打开了自己的收藏夹,将自己数日以来“”到的打折商品放进购物车,没想到,竟然早已有人抢先她“扫货”,化妆品、日用品、服装很多都显示“缺货”了。

  记者查询发现,从3月初起,各大电商摩拳擦掌,锁定“她经济”推出了一大波优惠活动,促销力度不输“双11”。比如苏宁易购推出“闺蜜同行抢先购”、唯品会举行“春季美妆节”、天猫超市推出“女王节”活动、京东上线“蝴蝶节”等,并且商品种类丰富,包括服装、鞋靴、皮具手包、化妆品、珠宝饰品、数码产品等。

  从今年的活动主题不难看出,电商都弃用“妇女”一词,转而使用“女神”“女王”“闺蜜”等词汇。“相较于‘妇女’一词,女人、女王、女神等词语更加容易传播和营销。”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如今国内进入到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会更注意情感上的认同;各电商频频针对女性主题“造节”,通过活动锁定高质量女性用户,增加用户黏度,未来高成长红利或指日可待。

  虽然各大电商号称活动力度大,但记者用某比价软件查询后发现,不少商品并未做到真正打折,频繁的造节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大,消费者难以分辨商品的真实打折力度。比如某海淘网站上,一款手表原价879元的手表、折后价799元,事实上,在上个月这款表的售价为799元,而在2月28日调价至879元。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维权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电商促销中,不少商品存在先提价后降价或虚构原价再打折现象,消费者可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冲动消费;在购买一些高价值耐用消费品时,可提前到实体店详细咨询或试用后再决定。此外,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及时截取网页、索取售货凭证,以免出现问题进行投诉时无据可举,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