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象科技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14.06.2015  10:55

   天津北方网讯: 60岁的老人退休后做什么?颐养天年,含饴弄孙?1989年,62岁的张芝泉在退休后选择开辟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自主创业。当时他拉着儿子张建浩一起承包了一所中学的校办工厂,成立了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身到橡胶机械行业。

  20多年来,赛象科技由一家校办工厂成长为市值几十亿元的上市公司,旗下20多个系列、80余种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技术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赛象”商标成为中国橡胶机械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蜚声全行业。赛象科技依靠自主创新,缔造了一个创业神话。

   为中国人争口气 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初,子午线轮胎设备制造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加之国际市场的技术封锁和昂贵价格,国内企业根本无力购买国外先进的技术。张芝泉作为专家到英国参与引进中国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购买的是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的一套二手设备。“难道中国人不远万里花大价钱就是为了引进外国人废弃不用的设备吗?而且真正核心关键的技术,人家是不会给你的,即使购买人家淘汰的产品也要看人家的脸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深深触动了张芝泉的心。带着“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念头,张芝泉在退休后创办了赛象科技公司,从学习国外设备进行集成创新开始,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十几年后,赛象科技的产品已经能够80%替代进口,当年向中国出售设备的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由总裁亲自率队,到中国采购赛象科技自主研发的轿车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赛象科技彻底改变了中国轮胎企业制造子午线轮胎必须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历史。

  在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直径达3.5米的工程子午线巨型轮胎样品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特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制作的,这种技术装备在国内只有我们能做到。这还不是最大的,现在我们的装备可以做直径5米的工程子午线轮胎。”现任赛象科技董事长张建浩提起企业的技术颇为自豪。如今,赛象科技已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都达到50%以上。其中,三鼓式全钢载重子午线一次法成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工程子午线轮胎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可达到90%以上。而“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关键设备”“特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X光检验机”“农用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等国内独家产品,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法、美、日、英、意等国家的著名轮胎公司都成为赛象科技的客户。

  依靠不断地自主创新,赛象科技结出了累累硕果。在1997年、2001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2007年赛象科技“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当时本市多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在此之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巨型子午胎生产技术和装备,且技术严格保密,这个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永葆“工匠之心” 像做手表一样做大型装备

  在企业做大之后,赛象科技也面临是否转型的选择,尤其在拥有一定自有资金后,是否要拓展业务范围、向其他产业发展等问题也曾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最终,赛象科技选择了专注于轮胎设备制造,并踏踏实实向纵深方向发展。“要保持一颗‘工匠之心’,像做瑞士手表一样做大型装备制造业。”张建浩说,“我们要求自己沉下心来,严谨做事,脚踏实地,希望能够把企业做精、做专、做特。

  正是这种踏实与专注,为赛象科技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由于空客A320飞机的部件生产均在欧洲,需海运及汽运至天津进行组装。因此,天津总装线的生产就必须有一整套飞机零部件运输的工装夹具来支持。运输高精度的飞机零部件,对于工装夹具的要求非常严格。凭借自身实力,2007年8月,赛象科技通过了法国空客技术人员的多次检验和考评,在国内外十几家强手的同台竞争中一举中标,成为空客在欧洲之外的第一家总承包企业。2009年10月,作为唯一一家参与空客A350飞机工装夹具项目的竞标企业,赛象科技又战胜了来自全球的十几家企业,竞标成功。2013年7月,赛象科技在空客美国总装线运输夹具项目上再度夺标。今年年初,赛象科技生产的空客大部件海运夹具项目第1套设备成功交付并发运美国,得到了空客方面的好评。

  不久前,赛象科技又接到了德国一家知名轮胎企业的订单。轮胎机械行业的许多知名品牌都是德国企业,能够与德国企业合作,说明轮胎设备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合作之初,这家德国企业就对设备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其中,仅电气设计就有29个文件夹,全部打印出来足有两尺半厚,其他机械设计、包装、运输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又是一场硬仗!赛象科技有信心与国际一流企业并肩同行。“专注,让赛象科技走向了国际。可只有永葆一颗‘工匠之心’ ,才能让赛象科技走得更远。”张建浩说。

   宽容失败

  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

  橡机制造业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手段来提高设备的运行精度。技术因素,是导致我国橡机制造业“高门槛”的关键原因之一。创业初期,赛象科技团队的平均年龄是55岁,技术骨干都是企业的退休职工。经历过人才短缺的困境,赛象科技十分重视对科研人才的激励和培养,把人才当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早在2005年,赛象科技就建立了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并组建了行业内第二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公司1000余名员工中30%以上是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对象的80%也都是核心技术人员。

  “与我们持续创新相伴的,不仅仅是成功,也有失败。企业领导者要有宽容的心态,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让人才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张建浩说。2014年,赛象科技的研发投入将近5000万元,其中失败的部分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在这种宽松的研发环境中,赛象科技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内许多竞争对手都在模仿赛象科技的技术,但赛象科技依靠持续的自主创新,从未被对手超越。截至目前,赛象科技已累计申请专利254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拥有112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外观设计3项;拥有国外授权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9项,有11个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张建浩告诉记者:“如果说我父亲张芝泉当时创业的初衷是想为中国人争口气,用国内产品替代进口。那么,我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的产品国际化,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令张建浩欣慰的是,他从父辈继承的创业精神得以薪火相传。如今,他的儿子张晓辰大学毕业在赛象科技工作几年后,创立了互联网公司——对钩网,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搭建了国内第一家B2B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记者手记

  赛象——创新、创业,我们永远在路上

  当年张芝泉创业时,招不到工程师,29岁的张建浩成为父亲第一个技术人员。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如今赛象科技早已走出人才的困境,研发人员已经达到300多名。没有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张建浩心中依然涌动着的创新热情,他最在乎的还是“人才”。“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要鼓励赛象科技的员工创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研发人员做团队的‘小老板’。”张建浩告诉记者。他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创新课题开发费,员工可以申请立项,被选中的项目由公司资助进行研发。团队的“小老板”们有跨部门整合资源的权力,从采购、设计、制造到营销,对整个项目负责,将产品线进一步延伸。张建浩说:“我愿意做他们的创业导师,创新、创业,我们永远都在路上。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