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杰:以“严”铺路以“实”架桥

10.08.2015  10:15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以“”铺路以“”架桥

  ——记天津市公路养护工程处党委书记、处长郭子杰

   天津北方网讯: 路桥施工无小事,业务细节抓到底。”这是天津市公路养护工程处党委书记、处长郭子杰上任之初立下的誓言。因为平坦的道路是串联一座城市的脉络,坚固的桥梁是连接四面八方的枢纽。在郭子杰的带领下,市公路养护工程处依靠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成为行业翘楚,他用兢兢业业的付出和市公路养护工程处里里外外的变化,让60余条“规矩”变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也被亲切地称为“杰书记”。

  8月的工地热气腾腾,郭子杰穿着布鞋来到施工现场指挥工作。“桥上在铺油,热得很,一般人穿着胶底鞋都不敢踩上去。”天津市道路养护所一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可欣说,“‘杰书记’为我们做了好榜样,看到他在作业一线指挥,大家也更有干劲。”

  今年是郭子杰上任的第8个年头,回想初到这里的情形,郭子杰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整个单位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粗放型管理非常严重。”就在上任的第一年内,因为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问题,他被甲方单位“约谈”了十几次。于是,狠抓管理、把质量提上去成为了他的一大决心。“作为建筑施工方,道路和桥梁的质量关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工程原材料和资金的‘大出大入’都在施工现场,原来没什么制度约束,一线人员权力很大,就用小本记录来料多少,也无人核实,最后一算‘大账’才知道亏损了。”张可欣回忆道。

  经过反复调研,郭子杰认为,只有建章立制、严细管理,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此,他先后在工程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建立健全了60余项管理制度,组织开发了工程项目成本、机械设备、交通标志、桥梁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等多套管理系统。

  “如今管理相当细致严格,工程施工前就要进行成本核算,并在项目进行中施行过程管理,现在马上要升级办公系统,变成实时记录监控。管理到位了,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张可欣欣喜地说。

  通过严细的管理,市公路养护工程处产品和工程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并于2010年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15年产值达到15亿元,在本市同行业中占据了领先位置。7年来,累计荣获九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工程质量荣誉:外环北延跨永定新河大桥项目荣获“鲁班奖”;津宁五标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外环线改造工程、津晋高速港塘立交工程获国优工程银奖,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职工利益是郭子杰上任以来一直的牵挂。在实现扭亏为盈后,郭子杰提出,要解决部分职工无法享受到相关房补政策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再多困难,也要为群众办实事。”郭子杰带领队伍,一边对在职职工的情况进行核实,一边登报寻找退休职工及其家属子女,重新为每一名职工的住房情况进行登记建档。最终将每一笔房补发放到职工或其子女手中。

  脚下的路走着走着,便成为历史;眼前的路望着望着,将化为未来。郭子杰对未来的“”也早已胸有成竹:“创新、质量、管理是发展的根基,今后将继续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提升技术,立足于政府职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点评:世间万事成于严,做于实。实则正,严则方。郭子杰以“”铺路,以“”为桥,处处从严上入手,以严行事;事事向实处着力,凭实立身。60余条“规矩”筑起良心路桥。他以“三严三实”这把无形之尺,丈量脚下之“”,筑起民心之“”。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