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来临 安全生产有“凉策”

14.07.2015  12:07
天津工人报》(2015年07月13日    01版)
                编者按:津城又迎来了每年的“酷热”季节,这给坚守在烈日下、酷暑中的职工生产生活带来哪些严峻挑战?他们又有哪些新需求?工会又有哪些创新的“送凉爽”举措应对?今日开始,本报将开辟“直击暑期第一线”新闻专栏,探访企业、职工在安全生产、生活保障、人文关怀、文化活力等方面的境况。让读者随记者在工矿企业生产车间、工地、街头捕捉一个个镜头,共同体验暑期职工生产生活的苦与乐,探寻工会“送凉爽”工作的创新之举。
     今日是入伏第一天,也是2014年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后首个伏天的开始。   
     本报记者冒着高温前往钢厂车间、建筑工地、蓟县盘山林区等处,跟随炼钢司炉工、建筑工人、送货员、安全员等岗位职工,记录他们的“高温生活”,探寻各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劳保措施、让职工更安全、更健康、更快乐工作的“凉策”。
     司炉工:
     派帮手减少炉前“”验
     11:00渤钢集团冶金中兴盛达优质钢丝分公司高温炉前
     【镜头】随着炉门开启,伴着红彤彤的火光,热浪一波波袭来。记者戴着安全帽,脚蹬沉重的劳保鞋,穿着厚厚的工服,体验着热处理上线纺线工序上司炉工的工作。   
     车间的排风除尘设备运转着,降低着温度。记者手中的温度计依然显示着:45摄氏度,湿度63%。司炉工小张正手持分线叉,麻利地对炉口处的钢丝进行分线,保证出炉钢丝的精细度。这小小一道工序才干了两分钟,汗水就顺着他的脸流了下来。他抹了一把汗,“我们常年暑期经受着这种‘烤’验。不过今年不怕啦,因为有了好帮手。”说着,他指了指正在帮自己打下手的工人。   
     中午12点,小张提前1小时干完活儿走进休息室。【延伸】热处理上线纺线工序,是钢丝生产线首个环节,也是最热的工序。为完成一年约2.6万吨电梯线缆订单任务,工人酷暑中坚持生产。   
     【安全“凉策”】6月起,公司从生产线其他岗位调来了辅助人员,减轻了司炉工暑期劳动强度,也让炉前工时由去年6、7个小时减少到了现在的5个小时。
     建筑工:   
     抗高温劳保手套随时换
     14:30住宅集团总承包公司和苑西区一期工地
     【镜头】正在风雨操场顶上绑扎钢筋的农民工全副武装,头戴安全帽、下身着长裤、脚蹬劳保鞋,动作娴熟地搬着钢筋上上下下,进行着绑扎作业。   
     记者摸了一下现场的钢筋,烫得手立即弹开。正在干活儿的农民工说,当前暴晒后的钢筋升到了一天的最高温度——近50摄氏度。但他们不怕,因为都戴着胶片劳保手套。   
     这种手套,比传统棉线手套掌心面多了一层厚厚的橙色橡胶膜。他们进一步解释:“这个手套抗高温、耐磨、防滑、绝缘,也不易挂透、划伤。原来这个都是自己买,现在项目部统一发,坏了还可随时以旧换新。”   
     【延伸】和苑西区一期是本市首个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项目,当前8000余名农民工,正在加紧施工确保年底首批居民入住。   
     【安全“凉策”】项目部在入场时,与各劳务队签订了安全协议,明确要求专人负责配齐手套等劳保用品,这远超现行国家和本市同行业标准。暑期仅劳保手套,工地就消耗约4万副。
     护林员:   
     “干两头歇中间”护林忙
     11:00蓟县盘山山顶一片浓密的草地上
     【镜头】身着迷彩服的蓟县林业局护林队小伙子李建波弯着腰,低着头,左手用力拽着一把杂草,右手用镰刀将其拦腰斩断。随后,他向前挪了半步,重复着刚刚的动作。近1小时,他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不曾丝毫马虎。10分钟刚过,汗水已将他后背的衣服浸湿,脸上和胳膊上的皮肤晒得通红。他说:“我们每天都要上山清除杂草灌木,修剪枯枝,维护3米宽的森林防火隔离带,把森林分割开,一旦发生山火延烧至此,即可阻止蔓延,切断其对山林安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