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学者钻研传统文化 登“海津讲坛”讲飞镲

20.06.2016  14:09

   天津北方网讯: 一个仅有初中二年级文化的普通下岗工人,经过自己刻苦钻研并著书立传,站到了天津“海津讲坛”的讲台上。滨海新区茶淀街市民李瑞林接到邀请,于6月18日在天津图书馆举办“汉沽飞镲的历史、传承与嬗变”的讲座,并与民俗文化爱好者进行交流。

  天津图书馆的“海津讲坛”文化讲座活动始于本世纪初,是天津图书馆为弘扬天津文化而构建的公益性讲座平台,由本市及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释说天津的人文、历史、民间习俗、地域文化、文学艺术、戏曲曲艺、名人轶事、建筑风貌等多方面知识,是宣传天津文化的一个品牌。

  在此次“海津讲坛”上,李瑞林用搜集到的大量历史资料、老照片,全面讲解了汉沽飞镲这一滨海新区唯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起源、产生方式、文化范畴、表演器械的使用方法、普及和发展的五个阶段等,以及对汉沽飞镲如何保护和传承也进行了阐述。绘声绘色的讲解,得到在场专家、学者、民俗文化爱好者、市民的一致好评。

  李瑞林今年66岁,下过乡、当过兵,曾是天津化工厂保卫处的一名职工,2000年按年岁下岗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潜心研究并挖掘编写流行于京津冀及江南、东北地区的形意拳发展史和津沽地方民俗风情。16年来,为搜集资料,李瑞林多次自费赴河北、山西、辽宁、江苏、广东、香港等地。经过不懈努力,李瑞林先后创作完成《汉沽乡土轶闻》《形意拳侠》《豪英侠士驿津门——纪念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100周年》三部著作,总计约120万字。还在20余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0多篇,并获2015年第二届全国书香家庭荣誉称号,成为名符其实的“草根学者”。

  “滨海汉沽依河傍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起生养自己的这方水土,李瑞林眼里透着崇敬与感恩。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出版了反映汉沽本地风俗和历史的著作《汉沽乡土轶闻》,内容包括汉沽的形成、汉沽文化、盐渔之利、中国近代海洋化工、有为的汉沽儿女、汉沽的船舶、汉沽的农业、汉沽的武术文化等十几项。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沽飞镲、评剧等项目的发掘,让这些民族瑰宝得以弘扬。

  为抢救地方传统文化,李瑞林全身心投入,作息没有规律,因此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2013年,李瑞林应邀参加了冯骥才主办的“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他做了论文《汉沽飞镲的历史、传承与嬗变》发言,引起极大反响。

  “记述充满生活情趣和泥土气息的家乡文化,慰藉为创造汉沽历史的先贤,挖掘人文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我认为是人生的责任和不懈的追求。”李瑞林说,把先祖们靠血汗和智慧创造的历史和文化书写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完整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