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农业信息第九期

29.08.2016  20:03

 

1 、农业部加强秋熟作物病虫防控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全国大部地区高温高湿和强对流天气频发,一些重大病虫对秋粮和秋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高度重视,组织开展秋粮作物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狠抓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落实防控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及早安排部署。针对今年的天气异常和病虫发生情况,及早对中晚稻前期稻飞虱、黄淮海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防控进行具体安排。7月中旬,在浙江召开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会,对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高效低风险农药等进行具体部署。8月上旬,在湖南省召开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对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二)强化监测预警。组织1030个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开展系统监测,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应急防治。7月中旬,在西安召开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及时发布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进一步明确防控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指导农民及时防控、科学防控。(三)开展统防统治。今年,安排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资金5.5亿元,重点扶持植保服务组织集中连片开展统防统治,对购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加大政策扶持,构建植保机构、服务组织、农药农机企业合作服务机制,推广直供直销、全程承包等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病虫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四)推进绿色防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在全国创建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示范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促进绿色防控措施与统防统治组织方式有机融合,预防控制病虫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五)加强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制定不同区域、不同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派出11个工作组赴23个主产省(区),在关键农时季节,对病虫重发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推进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2 、小麦市场节日效应逐渐显现 距离中国传统中秋佳节也越来越近,糕点等食品加工企业面粉备货开始,面粉销售回暖迹象有所显露,企业订单增加,主产区小麦现货价格由稳转强,市场上涨苗头渐显。 随着各地粮库收购工作的持续进行,质优小麦积极入库,加上下游面粉企业的不断消耗,市场粮源进一步减少,部分持粮主体对后市较为看好,捂盘惜售,给面粉企业的收购工作带来不小阻力,从8月上旬开始,小麦价格开始了上涨之路。截止8月25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小麦交易均价为2342元/吨,较上旬的价格上涨27元/吨,部分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已高于当地粮库收购价格。成本释放推动小麦价格走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上。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各生产要素的全面上涨,面对扶摇直上的生产成本,农民需要用价格的上升来弥补成本的增加。从流通成本来看,新麦上市之际价格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农户手中余粮有限,价格包含了仓储保管费用、利息等储存成本,时间过得越长,储存成本就会越高,这也将推动小麦价格稳定上扬。进入8月下旬以来,国内面粉需求有所好转,面粉价格稳中趋强,市场预计由于面粉价格上涨相对于小麦具有滞后性,加之市场需求将进入季节性旺季部,面粉价格会有一定的补涨空间。一方面加工成本提高会推动面粉价格上调,由于夏收期间小麦收购价格较高,加上储粮、贷款利率等费用增加,小麦出库价格较高,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季节性消费需求会拉动面粉价格上涨所以面粉价格稳步趋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小麦价格上行。 从国家发布的2016年小麦质量调查报告中看出,小麦质量整体不如去年,仅山东、河北地区小麦品质相对较好,而江苏、安徽、河南、陕西、湖北等皆有不完善粒超标的情况,目前国家各主产区粮库正常收购,粮商送粮入库的积极性高。目随着市场质优粮源的下降,小麦行情也将出现明显差异,质优小麦价格上涨,质差小麦价格或维持低位盘整,因质差小麦粮源充足,对质优小麦价格也将形成一些牵制,因此预计后期市场质优小麦价格仍以缓涨为主,不过需要多关注下游面粉企业的订单量变化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 3 、市场供大于求,玉米逆市涨价为哪般 近期玉米价格有点反常,在市场并没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华北山东地区玉米价格竟然逆市上涨,其中部分地区优质玉米已经涨回2000元/吨。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也紧随其后反弹,截止目前:北方港口玉米理论平仓价格为1820-1850元/吨,比上周上涨10-20元/吨;广东港口辽吉轮换玉米报价1950-1970元/吨;偏差玉米报价在1860-1900元/吨,价格均较上周上涨40元/吨。 根据农业部最新发布的《8月份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显示,其中:预测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2.25亿吨,同比增加893万吨;玉米消费量恢复到1.93亿吨,比上月估计增加10万吨。先计算玉米每月的需求量:1.93/12=0.1608亿吨,即1608万吨;随即可算出截至8月份市场玉米的可流通量:2.25-1.25-0.1608x8=-0.2864亿吨,即2864万吨,不过这一数值为负的,即市场上目前存在2864万吨的余粮缺口。依靠超期玉米定向销售和临储玉米分贷分还拍卖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我们假设已经把这个缺口已经填上,那填上后的玉米每月需求量为:(1.93+0.2864)/12=0.1847亿吨;进而计算出玉米的每天需求量为:0.1847/30=0.0061亿吨,即61万吨;继续推算出一周的玉米需求量为:61x7=427万吨。因此,要满足市场目前的需求拍卖的玉米全部成交,临储玉米每周只需拍卖427万吨就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但目前玉米拍卖为“一周三拍”模式,其中超期玉米每周投放200万吨左右,临储玉米投放数量600万吨,加起来政策粮源每周投放数量在800万吨左右,已经远远超出目前每周427万吨的玉米需求量。很明显,目前市场依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需求并不是导致此次价格上涨原因。你们又要问了,既然需求没有明显好转,那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呢?这又要回到上文提到的供需问题,目前市场是存在2864万吨缺口的,而这个供应缺口在新季度玉米大量上市前,只能是有政策粮源来填补。换句话说,就是目前市场几乎没有可流通余粮,企业要备库维持生产的话,就只能采购临储玉米和超期玉米。然而政策粮源的出库时间、到厂速度是不可控的。若已拍出的玉米未能及时出库到厂,极易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到货不足的情况,进而引发价格上涨,但这种上涨只是阶段性的,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对市场大方向走势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找粮油网分析师认为,目前局部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前,市场可流通粮源稀少,价格上涨只能是有价无市,因为市场没有余粮可收。在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大幅上涨,短期内价格的波动属于正常水平,大家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要盲目跟风做决定,以免造成损失。 4 、棉花不容易出现趋势性行情 在目前的环境下,棉花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动静:供应方面,不管今年产量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抛储都能弥补,不用担心短缺问题;需求方面,整体宏观经济仍然相当疲软,需求不会成为行情的主导力量。上述因素注定了棉花市场比较平稳,不容易出现有价值的行情。 主导棉花价格的因素是国内新棉会以什么价格上市。棉花市场暂时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未出现不稳定因素。至于内外棉花的价差关系,这个主要由时间决定,因为内外价差是通过棉纱连起来的,美棉跌了两天,国内不会跟跌,棉纱市场反应不会这么快。目前国内棉花市场的主导因素是新棉上市。自从抛储稳定在每天3万吨以来,棉花的多头就不再风光,市场进入平衡状态。这也证明,今年的棉花行情,完全来自对供应的恐慌,跟需求的关系并不大。综合考虑下来,新棉上市价格不会太贵,最好的方式是低开,然后逐渐走高。14000元/吨左右开盘,后续能卖到15000—15500元/吨,这样的话,整个行业都将受益。如果前期争抢货源导致价格抬高,那后续会越卖越低,最终,整个行业都会“遭罪”。这也是前几年血的教训。所以,轧花厂不会去抢新棉,而会以稳健经营为主。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不要指望消费带出来行情,纺织厂本身就已经资金紧张了,他们肯定不希望看到棉花价格上涨。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很基础的问题:期货需要道义吗?长期看,肯定需要。拿仓单说事儿,虽然不违反规则,但在道义层面,还是不要去做。道义是根,投资逻辑是原则,操作是方法,逻辑建立在根上,方法建立在逻辑上。宏观上,经济下行与政策利多碰撞,棉花市场不容易出现趋势,阶段性波动为主。 5 、尿素:使出洪荒之力价格能再涨否 使出洪荒之力的表现大致有以下三点:  其一:内需很少,各尿素厂家已经拼了,各地低价货源层出,同时,低价签订大单之后,不管不顾就涨价,虽然山东、河南涨价只维持了3-5天,但是各厂家也不错过任何可涨价的机会!其二:出口已经在降价吸单,前期印度招标我国不同意低价,但是现阶段已放下姿态,为了保证冬储之际国内库存在可控范围,至今山东、山西、河北部分尿素厂家“使出洪荒之力”签订了约20万吨的出口订单,内蒙厂家也有签单,订单较零散,多发往墨西哥、菲律宾、南韩等地,到港价格在1100-1140元/吨,减去40-80元/吨不等的运费,厂家可得到的出厂价格之低可想而知!其三:开工率很低,仅约61%,尿素企业已经费劲心思在寻找可以短暂停车的“借口”来缓解销售压力,山东、山西少数大厂已将其高成本的设备停下来,河北某大厂因暴雨而停产检修、持续的时间也稍稍长于预期,内蒙两个厂家的检修时间延长了15-20天,另外内蒙某大厂可能会退出市场……种种做法都是在“使出洪荒之力”帮助尿素行业短暂的缓解压力,并不是长久之计!  尿素企业会继续使出“洪荒之力”,利用下游复合肥企业后期稍稍集中生产秋季肥的机会,出口方面或许还会再次降价吸单,另外多数尿素企业已经在亏本运营,开工率应不会有明显回升,原料煤炭价格也有再涨的可能,尤其是尿素企业已非常迫切的想要涨价,7月初、8月初尿素厂家借一点小小的需求就想涨价,所以接下来一旦有需求出现,不管是真正涨价也好,附带稍稍炒作成分也罢,尿素厂家的出厂报价一定会有所上调。  至于实际成交价格,还是很难大幅走高,毕竟整个尿素行业产能过剩是事实,出口竞争激烈是事实,复合肥企业秋季肥生产之际也会继续随用随采是事实,经销商的淡储备肥会非常谨慎乃至不淡储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