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农业信息第八期

02.08.2017  03:52

 

1 、农业部部署秋粮病虫防控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当前,正值“七上八下”的主汛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7月27日,农业部在四川绵阳召开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会。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定稳粮增收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努力“虫口夺粮”,为夺取秋粮丰收赢得主动。 会议认为,受南方前期多雨、近期持续高温,北方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增多等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呈重发态势,玉米螟、玉米大小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偏重发生。同时,已进入台风多发阶段,加剧了迁飞性害虫的扩散,病虫防控任务艰巨。会议强调,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作物,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在水稻病虫防控上,重点落实稻飞虱“压前控后”、稻瘟病破口抽穗期预防、稻纵卷叶螟达标防治措施;在玉米病虫防控上,重点落实大喇叭口期“一防双减”措施,努力压低病虫基数;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上,重点加强花期预防和发生初期应急防治。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力争全国秋粮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提高到37%以上,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会议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聚焦重点,环环紧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坚决打赢秋粮病虫防控攻坚战。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把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防控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密监测,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适时开展应急防控,赢得防治的最佳时间。三要推进统防统治。扶持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队伍,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控,提高防控效果。四要精准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建立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对病虫重发区,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 2 、华北玉米价格又跌回“九毛”关口 进入7月下旬,华北玉米价格从“1元”时代重回“九毛”关口。此番价格波动,似乎意味着华北玉米价格结束前期涨势而迎来下跌拐点,在即将到来的8月份其价格又将如何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并结合笔者掌握的情况,现作如下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1)华北玉米价格冲高回落。7月下旬以来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扭转前期持续上涨的势头,部分地区开始小幅回落,据市场行情监测显示,截止目前山东潍坊地区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下同)收购价1820元/吨左右,;河北石家庄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780元/吨左右;河南南阳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1790元/吨左右。 (2)供给加大是价格下跌主因。6月份初至7月中上旬华北地区2016年产新粮供应偏紧,东北地区玉米出库较为缓慢,物流较为紧张,拍卖粮源没有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同时淀粉走货较好,加工企业普遍提价采购,一度促使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上涨行情之后,华北玉米价格开始“退烧”而回落,究其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产临储玉米在6月底开始拍卖,近期已经陆续到货,企业不愿继续提价采购,前期成交的玉米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大量到货,缓解华北地区优质玉米供应偏紧局面。二是6月以来华北企业不断抬价收购情况下,东北玉米到货利润增加,刺激贸易商发货,进而压制价格。三是8月底华北春玉米将上市,7月中下旬后本地贸易商出货增加,预计接下来的一个月华北地区玉米将继续走低,幅度在50元/吨左右。四是华北地区酒精行业目前仍然亏损,。预计8月份华北玉米价格继续保持弱势运行,市场利空因素主要有:一是东北玉米到货量逐渐呈增加态势;二是8月中旬后华北本地春玉米将陆续上市,初步估计总量在300万吨左右,能够满足华北企业20天左右需求;三是地方储备轮换出库及本地贸易商惜售心理减弱,均将增加市场供应,但东北玉米到货成本仍支撑价格,预计后期华北玉米价格震荡下行为主。 3 、小麦与麸皮双双回归理性 从国家粮食局获悉,截至7月2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57万吨,同比增加1060万吨,增幅达27.2%。7月25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布了最新的临储小麦交易结果。本次拍卖共投放了3041454吨的09年—16年产的小麦,其中11年产白小麦计划投放9774吨,仅成交570吨,成交价格为2320元/吨;14年产混合小麦计划投放1326026吨,仅成交4031吨,平均成交价格为2485元/吨;15年产混合小麦计划投放220988吨,仅成交450吨,成交价格为2500元/吨,其他年份的小麦成交率均为0,综合成交率仅有0.15%,成交结果仍不尽人意。据悉,自新麦上市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的成交量持续下滑,国库的剩余库存量同比偏高。不仅如此,自新麦上市以来,陈麦市场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市场流通量也有逐渐减少的势头,新麦的集中上市给陈麦市场带来了严重冲击。 当前小麦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小麦价格整体保持稳定,短时间内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的概率不大,但是随着后期制粉企业开工率的逐渐提升,小麦副产品需求量的逐渐加大,或将带动小麦价格的再一次上涨。不管后续结果如何,小麦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必定带动小麦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新麦的流通,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近几日麸皮价格变化快,从制粉企业角度来看,湿热的天气给麸皮的储存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麸皮高位价格成交清淡,制粉企业下调麸皮的价格来增加其出货速度。从中间商角度来看,麸皮价格的持续上行,让中间商压力倍增,市场看跌氛围不断发酵,麸皮替代品的优势也逐渐凸显,部分饲料加工企业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大麦,玉米,米糠来掺兑生产。贸易商对麸皮囤货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4 、豆油反弹接近尾声倒逼油厂降价出货 目前美豆期货价格已经附带了大幅天气升水,但天气炒作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国内豆油更多是被动跟涨,短期行情反弹接近尾声,后期将震荡调整或呈宽幅震荡行情。 (1)大豆压榨大幅盈利。据统计,巴西6月船期、7月进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165元/吨,比6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3285元/吨下跌120元/吨,跌幅3.62%(7月份增值税减少2%)。截至上周五统计的52个交易日,7月船期、8月进口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为3190元/吨。如果美豆期货高位震荡,那么进口巴西大豆理论成本略高,反之略低,预计在3200元/吨左右。7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均值对应大连期货7月21日豆粕1709合约收盘价2869元/吨、豆油1709合约收盘价6136元/吨,计算压榨利润为盈利220.33元/吨(豆粕豆油基差和加工费相互抵消)。 (2)国内豆油供应充裕。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9个月时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66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29万吨,增幅10.4%,加上去年10月初的大豆库存为590万吨,国产大豆压榨100万吨,总计大豆7378万吨,减去今年7月初库存680万吨,共计压榨6698万吨;生产豆油1205.6万吨,加上去年10月初的豆油期初库存85万吨,再加上9个月豆油进口量43.34万吨,总计豆油1333.94万吨,减去出口豆油8.78万吨、9个月食用消费1080万吨和工业消费116万吨,结转库存129.16万吨,比去年10月期初库存增加44.16万吨,增幅 52%。截至上周五,国内大豆压榨量回升至195万吨,豆油产出量增加。虽然近期油脂价格上涨提振贸易商提货积极性,但夏季为油脂消费淡季,豆油需求量有限。目前全国主要油厂豆油库存为131万吨,较上周同期增加3.5万吨,增幅为2.7%;较上月同期增加5万吨,增幅为4%;较上年同期增加13万吨,增幅为11%;较近三年同期均值增加9万吨,增幅为7.4%。 (3)开足马力加工生产。在压榨利润良好、原料充足、豆油库存持续增加的背景下,豆油还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天气炒作,导致美豆期货大幅波动,国内豆油被动跟涨。7月份国内增值税减少2%,进口成本降低50-60元/吨,加上国内豆油、豆粕跟随美豆反弹,使得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快速恢复。据调查,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预计为900万-920万吨。部分港口滞留待卸船只增加,山东和东北港口尤为严重,使得港口大豆不能有序流转,反过来逼迫油厂提货,开足马力加工生产。据统计,上周大豆周度压榨量在200万吨左右,接近历史高点,完全有可能迫使油厂舍弃点利润,降低价格出货。 5 、玉米肥结束 尿素市场这个夏天有点“冷” 进入7月中旬后,尿素市场正如预期那样再现跌势,短短两周时间,各地价格已出现了50-80元/吨的下滑。 (1)价格回落明显。随着夏季玉米用肥的结束,国内农业用肥市场瞬间冷却,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滑。目前河南地区主流出厂报价1560-1580元/吨,较前期下滑50-80元/吨,工业报价1520-1530元/吨,实际成交价1500元/吨。“国内农业用肥基本停滞,工业市场启动并不明显,由于复合肥企业按需采购,目前接单情况一般,所以开工率并不高,整体市场对尿素价格支撑力度有限。”山东地区目前主流出厂报价依然较高,部分企业报价依然在1600元/吨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区域性需求还没完全结束,但整体看,随着夏季玉米追肥的结束,尿素价格已经呈现下滑趋势,主流企业报价近一周价格下滑了20-40元/吨。 (2)开工率再引关注。随着尿素价格的回落,尿素生产企业压力倍增。一方面面对的是煤炭价格的上涨,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则是需求淡季,市场低迷。 (3)企业限产保价。虽然目前河南市场在坚守1500元/吨的底线,但由于市场观望情绪较重,所以价格仍有缓慢下行的可能。成本线一直是影响企业开工率的主要因素。